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凌家滩出土的各类玉器。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人民网含山5月17日电 (记者李希蒙)5月16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迎来开馆试运营,首次面向社会系统性展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

据了解,凌家滩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地点。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出土大批重要玉器,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4个部分。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新时代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新起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



凌家滩标志性文物之一——玉鹰。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凌家滩标志性文物之一——玉勺。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凌家滩标志性文物之一——玉人。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凌家滩标志性文物之一——玉龙。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凌家滩出土的各类玉器。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凌家滩出土的各类陶土器具,为复原先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黄博涵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