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天,巴基斯坦用一场6:0的大胜,彻底扒下了西方各国的底裤。

01

这场空战堪称近几十年之最!双方出动战机超百架,交战距离远超160公里,完全是超视距空战的教科书级案例。

相比之下,连俄乌冲突都没见过这种规模的空中交火。



不过交战结果却出人意料:巴基斯坦用歼-10C打得印度空军措手不及,3架号称“欧洲顶尖”的阵风战机、1架苏-30、1架米格-29和1架苍鹭无人机被击落,巴基斯坦战机却一架未损。

更扎心的是,印度战机的残骸显示,它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阵风的残骸上,法国的米卡空空导弹还挂在机翼上,压根没来得及发射。



这说明什么?印度战机在50公里外就被“秒杀”,连敌人在哪儿都没搞清楚。

印度虽然嘴硬,声称击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JF-17,但至今拿不出任何证据,倒是印控克什米尔居民拍下的阵风残骸视频,成了铁证。

02

要搞清楚这场空战的胜负,可以先看看两边战机的“硬件”差距。



阵风是法国的骄傲,四代半战机,空重10吨,最大起飞重量24.5吨,能挂9.5吨武器,号称“全能选手”,既能空战又能对地攻击。

反观歼-10C,空重9.75吨,最大起飞重量19吨,挂载6吨,属于三代半战机,账面数据似乎比阵风差了一截。

不过歼-10C的王牌是霹雳-15空空导弹,射程超200公里,远超阵风的“流星”导弹。



霹雳-15还用上了双脉冲发动机,导弹飞到目标附近时能“二次加速”,让对手躲无可躲。

更厉害的是,它采用惯性+北斗+数据链+主动雷达的复合制导,俗称“A射B导”。

战机发射后,预警机接管引导,导弹悄悄靠近,末端才开启雷达锁定,留给阵风的反应时间只有1秒!

阵风的雷达告警和导弹逼近系统愣是没响,导弹直接命中,难怪残骸上导弹都没来得及发射。



阵风的设计还有个致命问题:贪多嚼不烂。

为了让中型机有重型机的性能,阵风塞了太多功能,代价是“小马拉大车”。

它的M88发动机推力只有15吨,满载推重比低到0.61,连歼-10C的0.73都不如,机动性差得一塌糊涂。

加上雷达罩小、航电落后,阵风在超视距空战中完全不是歼-10C的对手。



反过来,歼-10C的设计就很“接地气”。

中国知道早期航电技术不如西方,特意把雷达罩设计得比F-16还大20%,保证雷达性能。

虽然这增加了阻力,但鸭式气动布局让歼-10C的机动性依然优秀。

到了歼-10C服役时,中国的航电技术已经追平甚至超越西方,大雷达+霹雳-15的组合,简直是超视距空战的“杀手锏”。

03



如果说歼-10C是“尖刀”,那中国作战体系就是“指挥大脑”,才是这场空战真正的MVP。

空战中,巴基斯坦的歼-10C在预警机-3000的引导下,爬升到1.8万米高空,超出了印度苏-30雷达的扫描范围。

预警机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目标信息,歼-10C的KLJ-7A雷达锁定印度战机后,火控系统自动分配打击指令,霹雳-15一发入魂。

整个过程,印度战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连巴基斯坦战机在哪儿都没搞清楚。

04



过去,西方一直低估中国军事实力。十年前,他们觉得中国最多是世界第三;五年前年,部分人承认中国是第二;但印巴空战让他们彻底傻眼。

原来,中国的作战体系已经颠覆了现代战争的规则。

而西方的误判,很大程度上有迹可循。西方武器参数掺水是常态,从材质到射程全是PPT数据,忽悠了全世界,也忽悠了自己。

反观中国,武器参数从不夸大,甚至故意“留一手”。结果,霹雳-15的射程远超公开的145公里,实际超过200公里,直接打懵了阵风的180公里雷达。



这场空战不仅让印度丢了面子,也让西方国家吓出一身冷汗。

阵风在军火市场上一直是大热门,埃及、卡塔尔、阿联酋等国争着买,单价甚至比F-35还贵。

法国达索公司吹得天花乱坠,说阵风“一机多用”,能当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用。

可这次空战,阵风的“全能神话”被彻底戳破。再看歼-10C,虽然目前买家不多,但实战表现堪称完美,估计会让不少国家重新考虑采购清单。

这场空战也让我们自己人有点意外。许多军迷看到歼-10C的表现,纷纷表示:“这不是很正常吗?”

中国军工一直秉持“料敌从宽”的原则,觉得自己公布的参数是真的,别人肯定也留了一手。

可没想到,西方的底裤这么容易就被扒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