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温州一母亲殴打9岁女儿致其死亡,引发社会关注。5月16日,南都记者从温州瓯海区郭溪街道办事处获悉,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对此,律师分析认为,如果涉事母亲如实供述罪行,取得家属谅解,且具有认罪认罚情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量刑,“但本案涉及未成年人死亡,法院可能会从严审判”。南都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父母使用暴力手段管教孩子酿成的悲剧并不鲜见。

训斥打骂女儿致其伤重身亡  

5月15日,温州瓯海区郭溪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称,5月8日晚,郭溪街道辖区居民郑某某(女,44岁),在家中管教女儿胡某某(9岁)时,对其进行训斥打骂,致使胡某某受伤,后经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通报称,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介入处置,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目前,郭溪街道正在协助家属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对该家庭给予关心关爱。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子殷律师,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有13年。

他认为,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分析,如果该母亲长期实施经常性、持续性的虐待行为,导致孩子发生死亡的结果,涉嫌构成虐待罪,可能被处以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母亲仅仅出于教育好子女的动机,主观上没有伤害故意,也没有虐待故意,对可能造成伤亡后果应当预见,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可能被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从母亲对孩子实施殴打的部位、范围、工具、时长、强度等因素,判断出其主观上具有非法伤害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伤害行为,直接导致女儿死亡的,则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可能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郑子殷说。

他还表示,如果母亲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取得家属(孩子父亲)谅解协议,且具有认罪认罚情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量刑。“但本案涉及未成年人死亡,法院可能会从严审判避免引发负面效应,法官也需综合全案证据、主观恶性等方面进行考量。”

有家长体罚孩子致死被判刑  

南都记者搜索发现,父母使用暴力手段管教孩子酿成悲剧的事情并不鲜见。

2014年9月,杭州的张某因11岁女儿抄袭作业,将女儿手脚反捆、脖子套绳留在车棚里,最终孩子因身体失去平衡,被绳索勒颈窒息死亡。杭州下城区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2022年7月,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法院发布一起6岁孩童被母亲体罚致死案例。案件中,因儿子不好好写作业,母亲张某多次让其蹲马步,并用扫帚殴打其屁股等方式进行体罚,后续孩子经送医救治无效身亡。淮阳区法院依法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  

采写:南都记者 焦明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