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赵集镇村民曾愁坏了!
小桥底座悬空、道路塌陷、水渠淤堵。3月6日,市委第五巡察组进驻20个村,专盯群众“身边事”。
竹园李村小赵岗的情况真揪心:小水沟多年没清淤,生产路塌了十多米。
村民只能从麦地蹚路,不少庄稼被踩坏,看着谁不心疼?更危险的是水渠淤泥堆积,雨水倒灌把桥底座掏空,随时可能塌。
“麦收要用重型机械,这桥咋过?今年收成要受影响咋办?”村民直犯难。
巡察组把群众的揪心事当成上心事,立马行动起来。
他们和镇村沟通,下整改建议,现场盯着干活,一点不拖延。没多久,沟渠清了,险桥修了,塌陷的路也补好了,隐患全没了。村民见着巡察组工作人员,拉着手动情说:“桥通了路好了,麦收稳当啦!
”这事儿看着是件小事,背后意义可不一般。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对村巡察”,这是大信号。
我国4亿多农民生活在乡村,村级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个别地方村干部在惠民政策落实、“三资”管理上出问题,影响可不好。
对村巡察就是要盯着这些重点,让每分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就像邓州这事,巡察组解决了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民心里暖乎乎的。但也得想想,有些地方巡察制度不完善,内容不精准,整改还不到位。
这咋办?得完善制度、建强队伍、跟踪问效,把巡察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现在邓州的村民不愁了,可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问题呢?“村级巡察要架起连心桥”,这话说到群众心坎里了。只有解决好急难愁盼,乡亲们的获得感才会实实在在。
这次修桥铺路清沟渠,护住的不仅是麦收,更是党和群众的感情。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巡察故事?
欢迎说说你的看法。咱农民就盼着这样的实事多来点,日子才更有奔头。
天气号会持续关注农村大小事,记得常来看看最新动态。
文中数据与案例源自实际工作,具体情况以当地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