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水、电、燃气等公共产品的大幅涨价,过去几年已几乎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并且,仍在进行之中。

如6月1日起,广州中心城区水价就将执行新的上调后的标准。



现在,这股涨价潮,又在向新的领域挺进——地铁。

上个月,昆明宣布开始正式执行新的地铁线网票价调整方案。



最近,重庆又发布了《关于召开完善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机制听证会的公告》,并同步公开了将进行听证的两套方案,征集公众意见。



这被外界认为,已正式运营20来年的重庆轨道交通,或即将告别“2元时代”。

公共服务涨价之风,终于吹向了轨道交通?

01

重庆的听证公告在谈及价格调整的背景及主要原因时明确提到: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票款收入与运营成本差距日益加大,运营成本监审报告显示,人次票款收入(不含税,含免费及优惠乘客)占单位运营成本的14.54%,需完善票价机制,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需要通过提高票价来减轻轨道交通可持续运营的成本压力。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票价标准为0-6公里内起步价2元,最高封顶7元。

新公布的两套方案,第一套起步价调整为0-4公里内2元,第二套起步价则是0-8公里内3元,最远里程票价则均由现有的7元升至11元。



根据估算,方案一保持起步价2元不变,票价不变的付费乘客占比30.73%,票价增加1元的付费乘客占比63.97%,票价增加2—4元的付费乘客占比5.30%;

方案二,票价不变的付费乘客占比25.02%,票价增加1元的付费乘客占比73.58%,票价增加2—4元的付费乘客占比1.40%。



所以,毫无疑问,调价其实就是涨价。

平心而论,横向对比目前重庆轨道交通的票价水平,确实是全国最具“性价比”的之一。

并且,和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历过多轮调价相比,重庆轨道交通票价,基本上还维持在过去的水平。

所以,此轮地铁票价的调整,重庆跑在前面,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02

诚如公告中所明说的,地铁调价,就是为了减轻运营压力。更进一步说,是为了减轻补贴的压力。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地铁运行基本上都是靠补贴维持。



如2024年,补贴额度排第一的北京地铁,获得的补贴高达248.52亿元。

此外,青岛、苏州、宁波、成都、深圳、郑州、南京、长春,地铁补贴规模也都在50亿以上。

此番宣布涨价的重庆轨道交通,补贴额度也达到了43.43亿。

如果扣除补贴,各城市地铁运营业绩,基本上都可以说用“惨淡”来形容。

2023年,29个城市中,扣除政府补贴,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都是亏损。



2024年,将政府补贴计算在内,28个城市中,利润为正的城市有25个,亏损的有三个。而如果扣除政府补贴,28座城市的地铁公司,则有26个在亏损。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从建设到运营,都是高成本。

比如,地铁每公里综合造价,已普遍突破10亿元大关。

并且,一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投资,远不是建设上的一锤子买卖,更涉及后期运营的持续“砸钱”。

据统计,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为1126.15万元/公里,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运营成本超过1500万元/公里。

与高运营成本相比,轨道交通的收入来源则比较单一,一般不外乎就是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站点资源开发等,这些远不能覆盖日常的运营成本。

不过,在过去,由于土地财政仍“吃香”,轨道交通延伸可以带动城市开发和地价的抬升,通过补贴来消化这里面的收益—支出落差,对多数城市来讲并不是难事。

甚至,不少城市之所以挤破头都想扩大地铁规模,或是获得建轨道交通的资格,其中一个现实驱动因素,就是寄望于轨道交通来撬动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

然而,随着近几年土地财政生变,这套模式显然难以行得通了。

于是,通过提高票价来缓解轨道交通运营压力,概率变得越来越大了。

昆明、重庆将仅仅只是开始。

03

事实上,由于过去“修地铁—提地价—弥补地铁亏损”的正向循环被打破,变化还远不止是越来越强烈的涨价冲动。

比如,目前地铁建设在之前的门槛升级后,这两年的审批速度也明显放缓。甚至,部分城市已经拿下批复的轨道交通项目,要开工落地,也面临更大的变数。

同时,这几年多地都出现了有轨电车项目“烂尾”,或被叫停的现象。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4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但数量已经在减少了,珠海、红河有轨电车均已停运。可以说,这基本上就是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的上限了。



信号,已清晰不过——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已经渐行渐远。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君已经说过,有些城市甚至应该庆幸当初未能成功上马地铁项目。

因为随着土地财政变化叠加人口变化,很多城市已经在事实上进入了“存量”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像轨道交通这种需要投入高成本维护的“大基建”,就很容易成为难以承受的“包袱”。

除了涨价,还有一些连锁反应也正在发生。如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地铁公司发不出工资的尴尬。

2019年左右,武汉、南京、长沙、深圳等多座城市就已提升了地铁票价。现在,新的涨价窗口,显然已经打开。

并且,这一轮的规模和幅度,可能都更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