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蠢货”,从向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普京嘴里冒出来,哪怕是俄乌冲突持续的几年,也很少见他在公开场合如此失礼,很明显是被某些事情触动了逆鳞。
然而,后脚他就意识到此话略有不妥,于是为这句略显粗鲁的评价道了歉,可话里头那股子火药味,明明白白是冲着西方制裁那帮“设计师”去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普京如此恼羞成怒?西方各国又会对此做出何种不同反应?
普京的怒火
其实这话从普京口中说出算不上新鲜,毕竟打从2014年克里米亚那档子事儿引来第一波制裁,“愚蠢”就成了他对西方限制的标配评价,2016年,他对德国媒体就说过,制裁是“荒唐的闹剧”,跟“拿刀砍自己指头”没两样,纯属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俄乌冲突一开打,这话更是挂在了嘴边,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他把西方想用制裁憋死俄罗斯经济的企图,比作一场“经济闪电战”,还放话,俄罗斯这“强大的民族”啥没见过,小小“愚蠢的西方制裁”根本不算事。
直到去年,他还引了句俄罗斯老话,讽刺美国仗着金融霸权到处挥舞制裁大棒,简直是“在锯断自己坐的那根树枝,蠢得吓人”,这些话听下来,俄罗斯对西方那套制裁逻辑,从根儿上就不认。
光说不练假把式,普京是说了也做了,早在冲突升级前的2021年,俄罗斯就轰轰烈烈搞起了“去美元化”,国家主权财富基金里的美元清仓,转手就大笔买进欧元、人民币还有黄金,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这是为可能到来的更狠制裁,提前备着粮草呢。
普京那时候心里的小九九,八成是这么打的:欧盟,尤其那个死活离不开俄国天然气的德国,怎么着也不会为了个乌克兰,砸了自己的锅,让老百姓挨饿受冻,顶天了,象征性比划几下,跟2014年似的,走个过场就完事了。
毕竟,放着便宜又稳定的俄国能源不用,跑去买那些又贵又不靠谱的替代品,怎么看都不划算,谁承想,欧盟这次制裁的狠劲儿简直空前绝后,迄今为止十七轮制裁,覆盖项目超过两万四千个,从能源进出口到金融结算,连俄罗斯在境外的家底都给冻上了。
更绝的是,欧盟拿出“壮士断腕”的架势,宁可忍着天然气价格从每兆瓦时20欧元疯涨到75欧元的剧痛,也要逐步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
德国化工老大巴斯夫,把部分生产线都挪到了中国;法国的面包坊,因为电费太贵,逼得重操旧业,烧柴火烤面包;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欧洲为挺乌克兰付出的经济代价的缩影。
欧盟甚至宁愿花三倍高价从美国买液化天然气,也要把“去俄化”这条道走到黑,这种近乎“不讲理”的硬气,俄罗斯当初哪儿能料到?要不是匈牙利这几个国家时不时在欧盟内部嘀咕几句,制裁的鞭子恐怕抽得更猛、更彻底。
新一轮风暴再起
说曹操曹操到,新一轮的暴风雨又来了,欧盟刚初步通过的第17轮制裁,直接把枪口对准了俄罗斯用来偷运石油的“影子油轮舰队”,一口气把差不多两百艘油轮拉进了黑名单。
连带着越南、土耳其、塞尔维亚这些国家里,一些被指控帮俄罗斯买军火的企业,也一并遭了殃,更要命的是,欧盟撂下狠话:要是俄罗斯不接受他们提的那个30天全面停火倡议,后头还有更大规模的“惊喜”等着。
这个停火提议,是乌克兰、法国、英国、德国、波兰五国领导人在基辅碰头后扔出来的,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视频“掺和”了一下,可在俄罗斯看来,这不就是想给乌克兰争取点喘息的时间,好让他们缓过劲儿来,重整旗鼓嘛。
不过普京并未直接回应停火提议,反而提议双方代表团赴土耳其举行谈判,并公布了俄方代表团名单,如果谈判成行,这将是冲突爆发三年多以来双方首次面对面直接对话。
然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除非普京亲自参与,他才愿意前往谈判,这使得局势陷入僵局,普京的态度也变得明确:短期内停火无望,他也不会亲自前往土耳其与泽连斯基会面。
因此,普京那句“蠢货”,真正烧向的,恐怕还是欧盟这帮“不按常理出牌”的邻居,本来特朗普重出江湖,还跟泽连斯基闹得有点不愉快,俄罗斯国内甚至飘过一丝乐观,觉得美俄关系指不定能缓和缓和。
结果欧盟在这节骨眼上跳了出来,忙着给美乌两国当和事佬,等到特朗普的注意力慢慢转到国内的关税这些破事儿上,对俄乌那摊子烂账兴趣淡了,欧盟跟美国国务院那帮技术官僚,又重新把对乌克兰的援助和对俄罗斯的制裁大权,牢牢攥回了手里。
欧盟这么硬气,一部分原因,也是他们对俄罗斯经济状况心里有数,俄罗斯官方数据吹得再响,说2024年GDP逆势增长了3.6%,又是跟中国签了能源大单,又是折价卖石油给印度,在制裁的狂风暴雨里愣是找着了活路。
可他们自家经济的窟窿,也不小,为了填军费这个无底洞,据说俄罗斯已经砍了不少社会保障的预算,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跟催命符似的,欧盟八成是瞅见了这些裂缝,觉得再加把劲儿,就能把俄罗斯拖进更深的泥潭。
一位欧盟管能源的高官甚至公开讲,就算俄乌冲突哪天消停了,欧盟也不会再打俄罗斯廉价能源的主意了,这副决绝的姿态,逼得普京不得不掂量掂量,这仗打久了,对国内经济民生,到底是个多大的坑。
结语
面对这骑虎难下的局面,普京那句“蠢货”,与其说是瞧不上别人的脑子,不如说是对自己战略预判失误的一种情绪宣泄,只不过是借着骂别人来撒气罢了,当然,他嘴上是绝不会承认自己看走了眼的,只会把锅甩给对方“太蠢”。
这场围绕制裁和反制裁的拉锯战,就像一场没硝烟的掰手腕,比的是各方的战略定力、经济家底还有外交手腕,普京一句“蠢货”激起的这点儿涟漪,还远没到平息的时候,只是,没能准确料到对方可能会干出“蠢事”,这本身,算不算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失察呢?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2025-05-14《普京激动“爆粗”》
澎湃新闻2025-05-14《普京"爆粗":白痴,请原谅我,不然还能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