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有一些孩子:

明明成绩不错,却不敢举手发言;

被同学欺负了,也只会默默忍着;

一说要上台表演,脸马上红到耳根;

别人说他一句话,他能记好几天,越想越难受。

妈妈就苦笑说:“我家孩子,可能天生胆小、没主见。”

也许,孩子不是天生“懦弱”,而可能跟爸爸的养育方式有关、

有的爸爸,温和有分寸,孩子越长越有底气;

而有的爸爸,看似为孩子好,其实不知不觉,在伤害孩子的心气儿。

这4种爸爸,养出的孩子容易懦弱又自卑,长大后很难出人头地。



一:控制型爸爸

控制型爸爸,有个典型的特征:凡事都想“让孩子听他的”。

不管孩子想不想、喜不喜欢、能不能,他只认一个理——“你必须听我的”。

孩子说想学画画,爸爸一句“学画能吃当饭吗?”,转头就给娃报个奥数。

孩子想玩会沙,他一把就把孩子拎走:“这么脏,小心我打你啊。”

孩子报兴趣班、选专业、甚至连交什么朋友,都得过他那一关。

“你要听话”,是控制型爸爸最爱说的一句话。但孩子最怕的,也恰恰是这句话。

他嘴上说“我都是为你好”,可在孩子心里,这叫“你从来没尊重过我”。

这样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看起来挺乖,但越大越没主见。遇到事情很容易犹豫、焦虑、害怕做错。

不管买什么,他下意识地要问一句:“你觉得哪个更好?”

因为他从小就习惯了:“我没有决定权。”

有句话说得扎心:“一个被父母操控惯了的孩子,长大后,也很容易被别人操控。”

这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安排,整个人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方向,也没力量。

他哪怕外表听话懂事,其实内心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如果你家爸爸是“安排型人格”,那妈妈,就要多给孩子一点“选择权”和“说不的权利”。

哪怕是一件小事,也可以让他练习“做主”的感觉,这样,孩子才会有掌控感和力量感。



二:贬低型爸爸

这种爸爸,说话像带刀——不是冷嘲讽,就是热讽刺。

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像犯了滔天大罪,爸爸马上要贬低: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脑子是用来装水的吗?”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在外人面前,他是能说会道、精明强干的男人;可一回家,对着孩子,就成了“输出型打击者”。

孩子考了95分,他说:“剩下的5分去哪了?考100分的人里,为什么没有你?”

孩子扫地垃圾掉了出来,他当着外人面嘲讽:“你真是啥都干不好。”

一开口就打压,是最毒的家庭教育。

你以为,孩子听后,会越变越强,越变越优秀?

不,他只会越来越不自信。

小时候,被骂“没用”;

长大后,哪怕别人夸他,他也觉得:“没有没有,这真的是运气。”

长期被贬低的孩子,心里住着一个“永远不够好”的自己。

他做什么事,都先否定自己;

他越想表现好,越容易出错;

他怕被评价,怕出丑,怕失败——因为从小就被“打击教育”打怕了。

如果孩子从爸爸那里,听到的都是讽刺、否定、嘲笑,他脑子里的那句“我不行”“我不够好”,就会一遍遍回放。

若碰到这样的爸爸,我们一定要学会“反向拉一把”——多鼓励孩子,多肯定他,哪怕只是“你把玩具收拾得很整齐”,都很重要。

一个孩子的自信,是被一句句“你可以”慢慢堆起来的。

别等孩子长大,才发现,他什么都有,就是没自信。



三:缺席型爸爸

有些爸爸,嘴上说“都是为了这个家”。

可实际上,他的“家”只有应酬、水电、工作群,唯独没有孩子。

孩子想和他说说学校的事,他一边刷手机一边敷衍:“哦,挺好的。”

孩子想找他玩,他一把推开:“去找妈妈。”

有些爸爸甚至理直气壮:“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不就是为了你们母子过得好点吗?”

但即便有时间,他也宁愿把时间花在应酬、聚会、刷手机上,就是不花在孩子身上。

你知道吗?

有研究发现:父爱的“在场感”,跟孩子的安全感、自我价值、社交能力高度相关。

简单点说——爸爸越参与,孩子越自信;爸爸越“透明”,孩子越胆小。

我们若想让“缺席型爸爸”回归,可以引导他从一些小地方开始“露脸”:

比如陪孩子吃顿晚饭、一起散散步、认真听孩子讲完一个笑话。

一个常出席的爸爸,不需要多能干,只要多一点眼神,多一点回应,孩子就会不一样。



四:暴力型爸爸

暴力型爸爸,不仅仅是动手,还会动不动大吼、冷脸、威胁、语言羞辱。

“你再废话,我一巴掌扇你出去。”

“再不听话,我真揍你啊!”

“你再哭试试?”

这些,不是教育,是恐吓。

有些爸爸的气来得快,走得也快,打完吼完,一转身就心安理得地刷手机。

他觉得“孩子记性差,过一会儿就好了”。

但其实,你一句狠话,孩子可能记一辈子。

长期生活在高压恐惧下的孩子,最典型的状态就是——胆小怕事、反应过度、情绪敏感、极度讨好。

别人只是不小心语气重一点,他就开始发抖、道歉;

他拼命想表现好,只因为“怕惹人生气”;

他在人群里格外安静,因为“说错话会被骂”。

一个常被吼的孩子,长大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

而更深的隐患是,这种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像他爸——不是懦弱,就是暴躁;不是压抑,就是伤人。

文章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家爸爸是以上这些类型,别急着转头就对爸爸“开骂”。

而在他下次还这样时,温和地问一句:“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像你吗?”

如果不希望,那就从现在开始,一起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这棵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阳光、风雨、土壤,缺一不可。

而小树的成长,不仅需要水分的滋润,还需要阳光的照耀。

一个父亲的爱,不该只有供养的责任,也该有温暖的陪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