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5月19日)即将到来之际,强生创新制药携手多方,在上海外滩共同揭幕“双重人生”公益快闪,以一座沉浸式的“剧场”,解构疾病叙事,重塑社会对话,呼吁公众关注全球超1000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困境。活动现场,强生创新制药首部百集短剧科普项目也重磅启动。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首部以胶片进行拍摄,聚焦IBD群体的公益短片拉开“双重人生”快闪活动的序幕,也传递了本次公益行动的初衷——以社会之力,共同鼓励IBD患者走出困境,重新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日常。

本次快闪活动的核心艺术装置“IBD共生棱镜”矗立在外滩,与陆家嘴的城市天际线遥遥相望。蒙古族新锐建筑师南迪以解构主义的手法重塑了马桶的造型,通过镜面实时映射陆家嘴天际线与流动人群,形成了“患者-市民-城市”的动态影像对话。当象征IBD患者“隐形人生”的马桶符号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他们夹缝中的艰难境遇就无法被轻易忽视,而成为迫在眉睫的公共议题。装置中央的狭窄门洞设计暗合“双重人生”主题——参与者穿越时经历从昏暗到明亮的空间转换,既象征患者在医疗支持下的自我突破,也隐喻社会认知从偏见迈向共生的转折。

开幕式当天,强生创新制药还宣布了“百集短剧科普项目”的启动,计划通过100集科普短剧,系统性提升公众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科学认知。项目将通过剧情化叙事和场景化表达,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降低公众理解门槛。同时借助情感化演绎的短剧形式,增强社会对患者群体的共情共鸣,为疾病科普注入人文关怀。这种创新模式将助力健康知识突破传播壁垒,实现更广泛的人群覆盖。

重庆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郭红教授表示:“在IBD的治疗中,目前没有‘最好的治疗’,只有‘最合适的治疗’,‘医患共决策’的模式正成为提升治疗质量的关键。它不仅是信息的共享,更是治疗主动权的重构。患者需要充分沟通个人偏好、生活状况、治疗目标、价值观念等个性化因素,医生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和患者个人情况,确保患者全面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益处、风险及可能的结果,双方共同作出最适合的治疗或护理决策。”

强生创新制药免疫负责人潘昉玥表示:“我们始终关注炎症性肠病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一直以来,强生创新制药以科学之力,为更多中国患者树立疗效和健康生活的新标准。而在治疗之外,我们敢为人先,持续融动多方力量,不断提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并呼吁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深入理解患者需求,以‘共决策’的理念指导社会行动,真正赋能患者并重燃他们对生活的掌控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