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观察报》5月15日报道,南通市崇川区政协撤销南通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CEO于文娟的政协委员资格,崇川区纪委同步对其作出党纪处分。

于文娟公开表示,官方已有结论,不想多谈,不希望过多关注。

宴请公职人员事件引爆舆论

这一处理源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的实名举报。今年3月,艾芬向南通市纪委监委递交举报信,指控于文娟多次宴请南通公职人员,并附有南通爱尔眼科内部招待明细表,列明“业务拜访”“业务拓展”等招待事由以及“8盒水蜜桃礼盒”“12瓶苏酒天绣”等明细。


此次事件并非孤立。自2020年起,艾芬因自身医疗纠纷持续曝光爱尔眼科问题,五年间引发超30起诉讼,并多次向监管部门举报其违规行为。2025年4月,艾芬所有社交账号遭平台封禁,但其揭露的爱尔眼科“行贿清单”“伪造病历”“骗保”等指控已引发多地监管部门介入。

艾芬维权事件:从医疗纠纷到系统性指控

艾芬与爱尔眼科的纠葛始于2020年5月。彼时,艾芬在武汉爱尔眼科(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全资子公司)接受白内障手术,术后5个月右眼视网膜脱落,质疑医院未充分检查眼底。爱尔眼科坚称手术合规,但承认出于“同行关照”简化流程。艾芬拒绝医疗鉴定,转而通过微博发起舆论战,指控范围从诊疗问题扩展至“商业贿赂”“伪造诊断证明”等系统性违规。


司法记录显示,艾芬发起的18起诉讼中,8起终审败诉,10起一审败诉,法院认定其言论缺乏事实依据。但她的举报亦推动多起调查:2024年5月,无锡爱尔眼科因商业贿赂被罚没23万元;同年11月,国家卫健委核查发现4家爱尔医院涉嫌伪造患者手术时间。

扣非净利首次负增长,市值较巅峰时刻缩水7成

《财中社》发现,南通爱尔眼科曾属上市公司爱尔眼科旗下,于2017年变更股东,现在的大股东为厦门筑壹长潭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穿透后由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Primary ProspectHoldings Limited控制。


爱尔眼科在2009年于创业板上市。当时,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但连锁化、规模化的眼科医疗企业较少。爱尔眼科凭借其清晰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专业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截至2024年末,其境内医院达352家,门诊部229家,年门诊量超1694万人次。

财报显示,2024年爱尔眼科营收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增速5.87%,营收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同时,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1.82%,系上市16年来首次负增长。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核心业务承压明显,屈光手术营收增速降至2.31%,视光业务增速创6.42%新低。从产品维度来看,各产品毛利率均出现下滑,降幅在1.25-4.46个百分点。

高速扩张伴随管理失控。2023年,爱尔旗下机构因广告违法、骗保等被罚超100次;2024年仅前4个月罚单已超30张,涉及20余家医院。其2025年一季度商誉规模亦攀升至84.96亿元,占资产总额24.56%,占营收的140.98%。

医疗纠纷更成业绩隐忧。截至目前,公司涉及医疗损害诉讼353起。尽管财报称通过智慧医院平台等多种方式完成160余万人次的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度近99%,但艾芬事件折射出民营医疗巨头在质量把控与舆情应对上的双重困境。

从“眼科茅台”到陷入信任危机,爱尔眼科的困境揭示民营医疗扩张模式与合规管理的深层矛盾。当资本驱动的增长遭遇监管收紧与公众审视,如何平衡规模与质量,将成为其能否重获市场信心的关键。

《财中社》发现,5月16日早盘,爱尔眼科股价微跌,报12.79元/股,较2021年9月巅峰时期下跌约7成,市值已大幅缩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