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服飘逸的衣袂遇上戏曲的水袖翩跹,当非遗文创与二次元文化碰撞出火花,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事在沪上潮流地标静安大悦城惊艳上演。

5月15日下午,由北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乐北站 悦有戏”第六届北站戏曲节拉开帷幕,副区长龙婉丽等出席开幕活动。本次戏曲节以“戏曲跨界传承”的形式,巧妙融合传统戏曲艺术与都市潮流元素,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体验,成为静安区文旅商体展多元联动的亮丽名片。

学术筑基:

发布“戏曲在北站”专项课题


开幕式上,“戏曲在北站”专项课题正式发布。该课题立足区域文化地标战略目标,系统梳理戏曲与北站百年来的历史渊源,通过构建“文献考证—资源提炼—价值转化”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为北站戏曲文化品牌建设夯实学术根基。该课题研究成果还将为后续在苏河湾万象天地举办的北站戏曲文化元素展提供资料支持,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美育赋能:

启动“京韵传薪”社会大美育课堂

戏曲的传承离不开大众的参与。现场同步启动了“遇见北站·京韵传薪”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作为上海最大的社区级戏曲文化传承中心之一,北站京昆文化体验馆将迎来全面升级改造,增设戏曲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等丰富内容,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享受高品质的美育课程。


为提升传统戏曲文化传播力,通过数字化传播的方式,提升北站戏曲文化热度和讨论度,北站戏曲IP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启动,将从征集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用于后续北站戏曲品牌活动官方宣传及合作商业化开发。


跨界演绎:

戏曲串烧与国潮市集点燃年轻热情

北站少儿京剧团、北站越剧团、北站余音昆曲社等社区群文团队为观众带来了原创戏曲音乐剧,将传统唱腔与现代音乐节奏完美融合,展现了国粹艺术的创新活力。随后,北舞泱华汉舞团联合越剧团、昆曲社演绎的戏曲“悦”界串烧表演,更以汉舞的轻盈、越剧的婉转、昆曲的典雅征服了现场观众,引得年轻人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一旁的“国潮乐活市集”同样热闹非凡。国潮手作体验、非遗文化展示、文创及二次元周边展示与售卖、戏曲国风妆造体验以及轻餐饮等摊位琳琅满目,游客们既能亲手体验传统技艺,又能感受潮流文化的创新表达。


“国潮戏装巡游及集章打卡”活动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参与者身着汉服、戏服,跟随巡游队伍穿梭于商场,完成打卡后还可兑换Q版戏曲徽章,让传统文化以趣味方式深入人心。


主办方供图

破壁出圈:

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

当厚重的戏曲艺术遇见商圈的鲜活气息,“文艺范”与“烟火气”交织共生,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据统计,戏曲节开幕当天,活动为静安大悦城带来线上线下超1000人次的浏览量,吸引300余名市民游客现场参与。这一创新活动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戏曲活动的空间限制,更以跨界融合激活了都市消费潜力,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效益的双赢。

北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全城有戏”板块的活动之一,今年的北站戏曲节走进商圈,在年轻一代的人潮中发现新观众,让传统焕新,也为商圈引流赋能,“我们将通过展演、巡游、市集、快闪、戏曲IP征集、素人训练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为戏曲爱好者带来一场戏曲盛宴,让市民朋友感受传统与时尚的对话,绘就‘处处有戏、全民参与’的静安文化画卷。”


记者手记

已连续举办六届的北站戏曲节,正以创新的姿态探索传统戏曲破壁出圈与二次元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它不仅是戏曲艺术的展示平台,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潮流的桥梁。

在这里,戏曲不再只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融入生活、触动心灵的文化体验,不断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场跨越古今的艺术对话,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记者:郁婷苈

图片:肖鸣亮

视频:傅雷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