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个叫王二的屠夫,出身于市井人家。父母皆是普通百姓,靠着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王二自幼身形魁梧,性格直爽憨厚,长大后习得一手精湛的杀猪卖肉手艺。
王二娶了邻村的翠莲为妻,翠莲温柔贤淑,将家中操持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育有一子,日子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过得安稳幸福。王二每日清晨便去杀猪,然后挑着新鲜的肉担到集市上售卖。他为人实在,肉价公道,分量给得足,深受乡亲们的喜爱,生意也算红火。
一日,王二如往常一样在集市卖肉。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非凡。王二正忙着招呼顾客,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有个乞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正眼巴巴地望着他的肉摊。乞丐头发凌乱,身上散发着一股酸臭味,过往行人纷纷掩鼻避开。
王二心中一动,他虽为屠夫,看似粗狂,实则心地善良。见这乞丐如此可怜,便切下一块肉,招呼乞丐过来:“喂,兄弟,看你饿坏了吧,这块肉你拿去吃。” 乞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上前接过肉,连声道谢:“多谢壮士,多谢壮士!” 王二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看你可怜,拿去填饱肚子吧,这肉钱就不收了。”
周围的顾客见状,纷纷议论起来。“王二,你这肉白送给他,多不划算啊。”“是啊,这乞丐一看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何必管他。” 王二却只是笑笑,说道:“大家都有难处的时候,一块肉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乞丐吃完肉,抹了抹嘴,走到王二面前,一脸严肃地说:“壮士,你心善,我本不该说这话,可不说又良心难安。你活不过三日,大难将至啊!” 王二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兄弟,你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的,我身体硬朗得很,能有啥大难?你莫要吓唬我。” 乞丐却一脸认真,说道:“壮士,我绝非危言耸听,你命中此劫,若不化解,性命堪忧。” 王二只当乞丐是在胡言乱语,并未放在心上,依旧忙着卖肉。
傍晚,王二卖完肉回到家中。翠莲见他回来,连忙迎上去,接过肉担。王二将集市上乞丐说的话当作笑谈,讲给翠莲听。翠莲听后,心中有些担忧,说道:“当家的,虽说那乞丐的话不可全信,但咱也得小心着点。要不,明日咱去庙里拜拜,求个平安?” 王二满不在乎地说:“你呀,就是爱瞎操心,我一个大男人,还怕这些?不过去拜拜也无妨,让你安心。”
第二日清晨,王二和翠莲来到城外的一座寺庙。寺庙里香火旺盛,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王二和翠莲在佛像前虔诚地跪拜,祈求平安。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寺庙时,突然听到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几个地痞在欺负一个卖艺的小姑娘,小姑娘武艺虽高,但寡不敌众,渐渐落了下风。
王二见状,心中大怒,他本就看不惯这些地痞恶霸欺负弱小。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冲了上去。王二身形魁梧,力大无穷,三拳两脚就将几个地痞打得落花流水。地痞们见势不妙,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姑娘感激不已,连忙向王二道谢。王二笑着说:“姑娘不必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我应该做的。”
小姑娘看着王二,欲言又止。王二问道:“姑娘,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说道:“恩公,我观你印堂发黑,似有大祸临头。我略懂一些相面之术,你近日定要多加小心。” 王二心中一惊,想起乞丐说的话,不禁有些忐忑。但他还是强装镇定,说道:“姑娘,多谢你提醒,我会注意的。”
从寺庙回来后,王二的心中一直隐隐不安。他开始回想自己近日的所作所为,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之处。然而,到了晚上,王二突然发起高烧,整个人昏迷不醒。翠莲焦急万分,连忙请来了郎中。郎中把了脉,摇着头说:“这病来得蹊跷,我开几副药,试试吧,但能否治好,我也没把握。”
翠莲守在王二床边,日夜照料,以泪洗面。到了第三日,王二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翠莲绝望地哭着,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门突然被敲响。翠莲打开门,只见一个道士站在门口。道士说道:“女施主,我云游至此,听闻你家中有人重病,特来相助。” 翠莲大喜,连忙将道士请进屋内。道士走到王二床边,仔细查看了一番,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粒药丸,喂给王二吃下。
过了一会儿,王二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缓缓睁开了眼睛。翠莲见状,喜极而泣,连忙向道士道谢:“多谢道长救命之恩,您真是活神仙啊!”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这并非我的功劳,而是你家相公心善所致。他曾救助过一位异人,异人虽言语不祥,实则是在提醒他。你家相公命中有此一劫,却因平日积德行善,才得以化解。”
王二听了,心中恍然大悟。他想起了那个乞丐,原来乞丐并非胡言乱语,而是在给自己警示。王二感慨万分,从此更加坚定了行善的决心。他时常教导儿子,做人要善良,多行善事,自有福报。王二一家此后的生活也愈发幸福美满,他的善举也在当地传为佳话,激励着众人多做善事,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