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太湖县寺前镇深入挖掘“六尺巷”传统文化精髓,创新融入“朴风调解”工作法,构建“文化浸润+机制创新+精准施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2024年全镇矛盾纠纷受理量同比下降42%,信访总量下降51%。
文化赋能,让六尺巷的礼让精神浸润基层。寺前镇将“互敬互让、和谐共生”的“六尺巷”文化融入治理实践,打造特色文化阵地。在镇中心建设“六尺巷”文化长廊,设立调解案例墙、名言警句石刻;通过“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推送调解案例20余例,发放宣传手册上千份。调解中,创新“调解前文化引导—调解中德法并重—调解后长效巩固”模式,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机制创新,“朴风调解”织就多元共治网。整合综治业务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三支队伍,划分79个网格,建立“村调解室—镇综治中心—县级联动专班”三级调解平台。创新推行“望闻问切”工作法(望现场、闻诉求、问根源、切要害)和“情、理、法、德”四维调解法,精准把脉矛盾纠纷。
闭环管理,“三色督办”推动矛盾清零。建立“研判—调度—复盘”闭环机制,每月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对重点人群、事项、场所拉网式排查。推行“绿黄红”三色督办:简易纠纷3日内“绿色速办”,复杂纠纷15日内“黄色盯办”,重大疑难案件由镇主要领导“红色挂牌督办”。
未来展望,推动智慧治理再升级。寺前镇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法育人、以情动人”的治理理念,深化“六尺巷+朴风调解”品牌建设,探索“智慧调解”平台和“云端矛调会”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化解矛盾”向“预防纠纷”转变,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用心用情、依法依规。我们将继续以六尺巷的礼让精神为纽带,把群众诉求解决在源头,让平安寺前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寺前镇党委书记表示。(陈新 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