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5月14日,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双椿铺镇梅山油茶基地,千余亩油茶树长势喜人,基地内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喷头正在进行旋转喷水灌溉作业。目前,该基地已安装灌溉喷头1635个,铺设灌溉管1.6万米,预计今年油茶每亩可产青皮果1500斤。
2024年初,商城县创新引入“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在200亩油茶基地开展试点,同步推广3000亩“生物菌肥”施肥技术,有效破解了极端天气影响和人工成本高等难题,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商城县地处北纬31度油茶黄金种植带,截至2024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到45.18万亩,过去五年累计新造林22.68万亩,低产林改造16.15万亩,形成了南扩北进、全域发展的产业格局。然而,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施肥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油茶产量提升。2023年夏季的持续高温,曾导致部分基地油茶减产15%以上。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铺设滴灌管网将水和肥料精准输送到油茶树根部,实现“按需供给”。数据显示,试点区域节水率达40%,化肥用量减少30%,油茶新梢生长量同比增加25%。
在推广“水肥一体化”的同时,商城县还同步推进“生物菌肥”技术,针对传统化肥施用导致的土壤板结、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引进复合微生物菌肥,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施肥频次。
“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喷洒施肥,节省人力且肥效更长。”该县林科所负责人陈大志算了一笔账,生物菌肥不仅降低了60%的人工成本,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
近年来,商城县强化优质品种抚育,与高校合作在县林科所建立了河南省油茶生物学与高值化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近5年来,累计投入科研资金200余万元,引进油茶种质资源177个,新建采穗圃200余亩,培养并聘用油茶乡土专家20名,开展油茶产业技术技能培训茶农3000余人次。同时,在重点基地建设上,整合发改、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资金,配套建设灌溉管网、生产道路、电力及停车、公厕、绿化等配套设施。
截至目前,商城县已建成万亩以上油茶基地6个、百亩以上油茶基地460个,全县茶油产量3100吨,年产值达7.8亿元,一幅“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作为信阳市油茶产业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我县将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至3万亩,同步推进3万亩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科技+产业+生态’深度融合,让油茶产业从单一的‘卖茶油’向‘卖生态、卖技术、卖文旅’多元发展转型。”商城县林业局局长王善烽说道。(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