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说:心静自然凉。本义是说只要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

实则想告诉我们为人处世时,要学会放平心态,用平常心来看待每一件事,如此人生便会更加顺遂好过。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若是没有很好的领悟这句话,或许会觉得整个夏天都是一种煎熬。而在有些人的眼里,夏日有属于它自己的静谧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首夏日唯美小诗,从中感悟着岁月的静好,寻找一份清凉和安然。



《微凉》

寇准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

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赏析诗歌之前,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其作者寇准。他是北宋初期的传奇人物,年少聪颖,七岁便写下《咏华山》而成名,十九岁便考中进士,开始了纵横捭阖的官场生涯。

寇准为人刚直,为官清廉能干,官声很好,以敢干敢谏著称,政绩斐然,曾两度拜相。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辽国入侵时,力排众议的主战,并且设计让宋真宗御驾亲征,成功抵御了敌人,这才有了后来的澶渊之盟,得以让北宋局势稳定了下来。

寇准,是北宋初期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只是他的性格为人得罪了不少同僚,还引得皇帝不满,因此仕途挫折也不少,常常遭人排挤陷害,几度被贬谪。

《微凉》这首诗,或许正是他在经历政治风波后,暂别了朝堂的纷争,回归到宁静的生活之中,于某个夏日闲居时所作。整首小诗极富于宋诗意趣,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夏日清凉的画卷。



“高桐深密间幽篁”诗的开篇便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层次感的夏日图景。

高大茂密的梧桐树间,夹杂着清幽的竹林。

“深密” 写出了树叶层层叠叠、茂密浓郁的样子,“幽篁” 是幽深的竹林,竹子修长挺拔,与梧桐树相互映衬。

竹子和梧桐树一深一浅,一高一低,表现夏日万物生机勃勃的状态,也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奠定了清幽、静谧的基调,为接下来的“凉风”做了铺垫。

写完植物,诗人再将笔触转向了动物。“乳燕声稀夏日长。”小燕子的啼鸣声渐渐稀疏,夏日的白昼显得格外漫长。

“乳燕”是破壳不久的小燕子,在暮春初夏时,它们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热闹的很。到了此时它们慢慢长大了,能自己觅食活动,啼鸣声也渐渐少了。“夏日长” 则点明了季节和时间特点。

暮春时节的呢喃燕语转为夏日的寂寥,听觉上的"声稀"衬托环境的安静,"日长"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能让读者感受到夏日里那种悠长、慵懒、闲适的氛围。



前两句主要是写景,而后两句则开始写人。

“独坐水亭风满袖”,独自静静的坐在水边的亭子里,一阵清风拂过,灌满了衣袖,令人感到十分舒服凉爽。

水亭依水而建,周围水汽氤氲,再加上周围树木丛生,有凉风也不足为奇。“满” 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力度和吹拂的状态,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诗人独坐水亭,并不感觉孤独消极,而是一种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却了朝堂的纷争的闲适享受。

清风拂面那一刻,他全身心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这份宁静与清凉,不禁让他感叹一句“世间清景是微凉”。

这世间有无数美丽的景色,但最让人心动、最清新宜人的景致,便是此刻淡淡的、微微的凉意。



这里的 “微凉”,是指天气的凉爽,更是一种内心的清凉。在经历了官场的大风大浪之后,让寇准懂得了活在当下、放空心灵的美好。

”微“字用得极妙,人生的智慧不在大起大落,而在细品这若有似无的微凉时刻。这种对"适度之美"的领悟,暗合着儒家淡泊、克制、中庸之道的精髓。

整首诗从对夏日景色的描写,上升到对人生境界的感悟,让读者在感受夏日清凉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那份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炎炎夏日,忙忙碌碌,大家不妨偶尔停下脚步,读读诗,赏赏景,好让心灵能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敬请关注长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