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5月14日,德国联邦议会内掌声雷动,首相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在施政方针演讲中语气铿锵,声称要让德国军队成为“欧洲最强的常规力量”。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安全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德国这个二战的战败国,正在以“和平捍卫者”的面目重返欧洲地缘政治的核心。然而,谁都清楚,这不是什么和平的起点,而是战争阴影下新一轮疯狂军备竞赛的号角。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的战略纵深和北约的操盘之下,德国军力的重启并不是为了欧洲自主,而是为美国的新冷战战略添柴加火。
梅尔茨上台后的首次施政方针演讲中,他不仅宣称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更放出狠话,要将德国军队打造成“欧洲最强”。他还高调表态,要对抗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维护所谓“欧洲和平秩序”。但是,梅尔茨刻意忽略一个事实:欧洲今天的战火并非俄罗斯一手点燃,而是北约东扩和美国挑动地缘冲突的长期恶果。德国这一番激进军备政策,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欧洲之所以再次站在战火边缘,正是因为冷战幽灵从未真正散去,而德国现在主动披上这身幽灵的军装,是何其讽刺!
曾几何时,德国在欧盟内部扮演的是经济引擎和稳定器的角色,而如今却赤裸裸将国家资源向军费倾斜,不仅意味着其国家战略的根本转向,更昭示着欧盟的安全政策正被北约彻底绑架。梅尔茨大谈欧洲自主、欧洲领导力,但事实上却强调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权保持高度协作”,更将德国军事扩张与美国对俄对中战略深度绑定。这种“美国指哪儿打哪儿”的军事附庸角色,根本无法为欧洲带来自主的安全,只会将整个欧盟拖进大国对抗的泥潭,成为美帝国主义炮灰的前线。
更值得警惕的是,德国所谓的“最强欧军”之目标,绝非仅是对俄罗斯的“威慑”,更带有对亚洲方向的深远谋划。梅尔茨在演讲中提到“自由安全的印太地区对欧盟战略极为关键”,还点名强调要加强与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军事合作。这一套话术,正是美式“印太战略”的复制粘贴版。从东亚到南亚,从南海到台海,美国不断拼凑“对华包围圈”,而今德国也跃跃欲试,企图以“欧洲大国”的身份染指亚洲事务,试问:一个在自己大陆尚未安顿的欧洲国家,有何资格充当亚洲秩序的“维护者”?德国所谓“战略自主”的真实面目,实则是追随华盛顿步伐,输出干涉主义的工具。
中国与德国的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德国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然而,梅尔茨却延续前任朔尔茨政府的“去风险”政策,表示要“继续减少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这背后,并非德国本身对中国的不信任,而是美国长期施压、鼓动“脱钩断链”的结果。德国一边在经济层面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在战略安全上与中国拉开距离,甚至通过印太介入企图围堵中国,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只会加速中德关系的冷却,也必将损害德国自身经济的根基。毕竟,在美国优先的原则下,德国永远只能是被收割的韭菜,而不是控制游戏规则的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社会内部对军备扩张其实存在广泛质疑。二战的记忆并未远去,德国民众对重整军备、对外用兵始终保持深深戒备。但梅尔茨政府选择漠视国内的和平声音,转而迎合北约的鹰派需求,这一切的背后是德国精英层权力意志的转向,更是美国霸权的操盘术在欧盟体系内的成功植入。欧洲若继续走在这一条军备竞赛、集团对抗、冷战复苏的道路上,其所谓的“和平梦想”不过是虚幻泡影。乌克兰今天的苦难,可能就是整个欧洲明日的命运。
从一战到二战,德国的军事膨胀从来不是和平的起点,而是灾难的前奏。如今的德国政坛又一次走上这条充满火药味的老路,不仅令人唏嘘,更令世界警觉。在这个全球多极化加速推进的新时代,德国若执意充当美国的东欧马前卒、亚洲搅局者,必将再次踏上悲剧的循环。
当梅尔茨在柏林讲坛高声宣告“德国军队将是欧洲最强”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宣言,是德国的荣耀,还是欧洲的梦魇?是西方文明的进步,还是旧世界霸权的回魂?答案,将在下一个十年里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