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莆田学院紫霄校区1号楼报告厅内掌声热烈,以“平凡·造就不凡”为主题的莆田市“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在此举行。全国劳动模范郑春辉、蒋祖立、严国圣结合自身的奋斗故事,为200余名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活动在《平凡·造就不凡》宣传短片中拉开序幕。镜头下,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身影跃然屏上,这些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引发在场师生阵阵掌声。

“木雕不是手艺,是心艺”“台风天抢修时,手冻得握不住螺丝,就用衣服裹着工具继续干”“为研发独特的口感风味,我尝了上千次不同的配方”……不同于以往的宣讲,活动创新方式,以访谈形式搭建起劳模与学子对话的桥梁。木雕大师郑春辉分享了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传统工艺的执着;电力工程师蒋祖立讲述了在电网抢修风雨中的坚守;酱菜技艺传承人严国圣则用一包酱菜书写产业传奇,诠释了工匠精神的传承。



从劳模的个人故事、奋斗中的守正与创新及对传承的寄语中,三位劳模用坚守诠释了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真谛。他们从木雕刀锋、电力抢修到酱菜坛子中,开辟了属于时代的奋斗诗篇。向青年学子传递了奋斗从来不是孤勇者的独行,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担当中超越的启示。



“郑大师的木雕作品被称作‘神仙手工’,您觉得传统手艺要如何‘整活’才能让新时代主动‘种草’?有没有想过和游戏动漫IP搞联名?”“酱菜腌制等非遗技艺强调‘慢工出细活’,而现代食品工业追求效率,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创业过程?”“蒋工48小时台风抢修被网友称作‘电力狂魔’,AI巡检让您从‘手艺人’变‘程序员’,这波转型是‘真香’还是‘裂开’”……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纷纷就传统工艺如何“破圈”、年轻人面临的职业选择焦虑等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提问,三位劳模结合自身的经历,对青年学生的问题一一给予解答。



听完访谈,工艺美术学院学生陈思羽感触良多,她表示,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传承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延续,更是对精益求精、创新融合的职业态度的践行,她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以劳模工匠为榜样,传承工匠精神,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场,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林沁心表示,对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来说,既要沉淀内心打磨技艺,又要扎根文化大胆创新,在坚守与突破中找到个人艺术方向;这也启示工艺美术教育,需将匠心培育、文化浸润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多引入行业榜样力量,助力学生成长为技艺精湛、底蕴深厚的新时代工艺人才。

据悉,本次活动由莆田市总工会、莆田学院联合主办,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方式,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匠心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和美莆田 共同富裕”新愿景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莆田晚报 全媒体记者 许伯英

责编:许伯英

编审:蔡雪杰

审核:许秋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