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
猫咪的「喵喵」、狗狗的 「汪汪」、小鸟的 「啾啾」……这些小动物的声音里, 是饿了、怕了,还是在求摸摸?有哪些声音,是小动物们试图跟人类社交的信号?如果动物们能够打破语言结界,他们最想和人类说什么呢?一起来看看答主@苏澄宇 的回答吧~
有哪些声音,是小动物们试图跟人类社交的信号?
|答主:苏澄宇
科幻迷一定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描述了一种宇宙里最奇怪的生物。
你只要把它塞进耳朵里,就能立刻理解以任何形式的语言对你说的任何事情,不管是什么动物,甚至外星人说的话都可以。
但现实中可没有巴别鱼,这意味着我们就听不懂动物的语言了吗?
那可不一定,没有巴别鱼,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
那些试图和人类交流的动物,多半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有一定的交集。和人类有交集,就意味着它们大概率都是被驯化的,或者圈养在动物园的野生动物。
猫狗是我们身边最近的动物,也是人类驯化的动物。
所有动物中,最想和人类社交互动的就是它们俩,人类最容易理解的动物也是它们俩。毕竟要从人类这里混口饭吃,还是得学会说「铲屎官,饿饿,饭饭!」
村上春树是爱猫的作家,很多作品都和猫有关。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猫和夏日的海鸣》,其中就介绍了他对猫叫的理解。
猫都在什么时候叫呢?
想要东西吃的时候,撒娇的时候,人类向它们倾诉、说些莫名其妙的话的时候。
猫的叫声内涵丰富,有各种声调。如果猫盯着你大声叫,说明它肚子饿了;如果它拖长叫声,很有可能是不满;而当它的要求得到满足,叫声就会变小,温驯而得意。
猫发情时,会发出奇怪的呼唤,暂且称为「吠叫」吧。猫打架时,会立刻恢复野性,发出骇人的声音,这个应该算作「吼叫」吧。
总之,被我们笼统地称为「猫叫」的声音,实际上是千变万化的。
他这段话基本把猫试图和人类沟通的叫声都给概括了,我都不需要再添加啥了。
狗呢,简直就是人类的左膀右臂,它和人「说」的话再容易不过。
毕竟这可是比猫容易训练得多的宠物。你听说过警猫吗?没有吧,生活中都是警犬,还有导盲犬、缉毒犬、消防犬,都是和人类有沟通前提下,才训练出来的。相比于猫,狗更通人性,这一点不假。
除了汪汪汪和呜呜呜,它还会用其他方式和人类交流。
下面这张图是狗和人类沟通的一些行为表达。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狗甚至还能用微表情来和人类交流。
2017年,Juliane Kaminski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了狗狗超级会看人脸色。
Juliane Kaminski 在这篇论文中,以研究员面向或背向狗狗、手上有无拿食物等条件,观察狗狗对不同动作的实验者有什么反应。
在统计了 24 只狗狗后发现,狗狗对于研究员的注意力程度(attentional state)极度敏感,当研究员面向狗狗的时候,狗狗的脸部表情相当积极表现,远比其他实验条件下丰富──尤其是「挑眉」(inner eyebrow raise)与「吐舌头」的表情更是明显。
相比于狼,狗在眼眶上多了两条肌肉,让它能够做更多的表情,向人类展示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眼神沟通可是人类的必备技能,人们在沟通时因看见对方眼神所向、获知对方意图,从而博得信任感。
上面说的这些,人只能通过猫狗所表现的行为来猜个大概,知道它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但具体的信息还是很难知道,也就是说传递信息的精度很低。
现在有科学家试图通过 AI 来解码动物的语言。
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它们沟通的方式也是用声音。在水下用声音传递信息比在空气中有效得多。
鲸发出的声音和人类的不太一样,频率很低,主要在 10 - 30HZ 区间,最高也不过 60HZ ,人类听觉的极限在 20HZ ,人类想要听清鲸鱼发声的细节都很困难,更别说听懂了。
但科学家却不这么想,至少迈克尔·布朗斯坦(Michael Bronstein)觉得听懂鲸鱼的语言是有可能的。
和你想的不一样,他并不是搞动物学的,而是搞人工智能的,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专家。
在2020年3月,他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项目 CETI (Cetacean Translation Initiative),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来解码鲸的语言。
这么做肯定是有科学支撑的,也就是说鲸鱼的发声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你听过鲸鱼的发声,一种咔哒咔哒的声音,会觉得像是某种摩尔斯电码,这种简短的声音是有结构的。
自 2005 年以来,一个叫 Shane Gero 的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岛附近水域记录鲸鱼的叫声。
他发现,不同地区的抹香鲸发出的声音不太一样,比如加勒比海的和地中海的抹香鲸声音不一样,你可以理解为,抹香鲸也有方言。
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是「哒-哒-哒哒哒」,地中海的则是「哒-哒-哒-哒-哒……」
抹香鲸的咔哒声很有规律,是解读其含义的理想候选声音,不像其他鲸鱼会发出连续的声音,咔哒声就像 0 和 1 ,容易被编码理解。
不过要想理解鲸鱼的语言得需要大量的数据,拿 GPT-3 的神经网络来说,程序员用了大约 1750 亿个单词来训练。
而 GERO 哪怕做了十多年的研究,也就收集了不到 10 万头抹香鲸的发声数据,举例上亿都有距离,更别说这个项目的目标是 40 亿发声数据。
假如有一天科学家解构了鲸鱼的语言,就相当于我们拥有了巴别鱼,可以听懂它的语言了,也许其中就有试图和人类沟通的语言。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精彩回答呢?
答主@新京报 关注到了濒危保护动物的叫声「有时候,动物会向人类传达善意的信号,并与人类成为朋友。但有时候,它们向人类传达的,却是呼救的信号。」
答主@瞻云 从具体案例「 2019 年,曾有一位摄影师拍到一只断了尾巴的短肢领航鲸。在痛苦之中,它发出阵阵悲鸣声向人类求救。」引入到动物心理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