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5月12日至14日,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在辽宁调研。

谌贻琴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更好发挥妇女独特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家”力量。



谌贻琴是以“全国妇联主席”的身份赴辽宁的。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与发展而联合起来的群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谌贻琴于2023年10月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2024年2月、9月,谌贻琴曾以“全国妇联主席”的身份赴福建和山东调研。此次调研的地点,是辽宁。

在辽宁期间,谌贻琴先后到辽宁省朝阳市、沈阳市,走进城乡社区、企业、学校和产业园区,了解基层妇联改革、创新开展家庭工作情况。

她指出,妇联组织要发挥“联”字优势,与多部门齐抓共管,解难题办实事,让妇女儿童和家庭可感可及。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谌贻琴此次调研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发展,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但家庭的作用始终不可替代。

今年2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的一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在谈到“注重家庭”时,文中提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 在谈到“注重家教”时,文中提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 在谈到“注重家风”时,文中提到,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妇女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在构建和谐家庭、实施良好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中具有重要作用。

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

这些年来,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国妇联做了不少工作。

比如,创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累计吸引7.2亿人次参与,涌现出各类家庭典型1648万户;连续十年开展家庭亲子阅读,举办100多万场特色读书活动,覆盖6.4亿人次;联合举办全国首次万人集体婚礼,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等。

此次在辽宁,谌贻琴还出席了“妇联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座谈会”。

她强调,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创新妇联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和机制,抓好培育好家风、家庭教育指导、儿童关爱服务等重点工作,增强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家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家庭根基。

一个背景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全国妇联是牵头这项改革任务的部门。

5月14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几个“进一步”——进一步完善家庭文明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家庭服务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妇联+”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最美家庭的活动组织、宣传发布、联系走访、激励礼遇机制;打造“幸福联线”婚恋交友服务品牌,引导青年群体大力弘扬和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困难家庭帮扶等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婚调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推动婚调入驻综治中心、派出所警务室、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机关等。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