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千重锦 绿色赋能万象新
——访天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育明
记者:张局长您好,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近年来,天水市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环保项目谋划实施等重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咱们生态环境部门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您介绍一下!
张育明:2024年,我们以持续巩固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在污染防治、督察整改、项目谋划等方面精准施策,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55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制度实施以来最好水平;地表水1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蓝天保卫战方面:完成25台238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3家水泥企业启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为秦州、麦积两区散煤用户置换无烟煤180吨,部署开展城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专项行动,清理整治禁放区违规销售烟花爆竹经营点,查处违规燃放行为65起。开展餐饮领域油烟排查整治,全市餐饮门店治理率达60%以上。碧水保卫战方面:颁布《天水市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整治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1012个。印发《天水市城镇污水处理厂驻厂监察工作责任》,重点时段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严防出现超标排放和人为溢流等问题。出台《天水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整治不明来源水3.4万吨,减轻污水处理厂负荷。净土保卫战方面,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确定的47项指标中,33项已达到2025年预期目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完成4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2%。
记者:天水作为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在维护西部生态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新的一年,天水环保部门将通过哪些有力举措,全方位、系统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张育明: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交账、“十五五”谋划起步之年,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五年评估,加强分区管控成果落地应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常态化监管执法机制,健全流域联防联控协作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与定西市、平凉市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与甘南州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的落实。二是全面推进美丽天水建设。全面落实《中共天水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做好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治水兴水、环境安全6大任务,制定美丽天水建设成效考核细则,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治理和稳定性。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等各项工作,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0%以上,我市辖区2条黑臭水体达到“长治久清”。四是加强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期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剩余7项问题整改和2件群众举报件验收销号。对前两轮中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自查自改,持续巩固整改成效。五是切实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开展生态环境隐患排查,加快流域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发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保障作用,减少各类环境安全和辐射事故发生。
记者:近年来,天水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新形势下,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咱们生态环境部门有怎样的谋划?
张育明:蓝天保卫战方面:加快推动65蒸吨燃煤锅炉及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制定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淘汰计划并逐步淘汰,开展4蒸吨及以上工业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常态化抓好烟花爆竹、“四烧”、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加强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措施,严防重污染天气发生。将工业噪声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进宁静小区创建。碧水保卫战方面。强化渭河干流以及葫芦河、散渡河、清水河等主要支流综合整治。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行动,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摸底排查和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能力。净土保卫战方面。深入推进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展评估,巩固“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强化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深化重金属环境风险管控。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天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先行区,结合工作实际,目前,咱们生态环境部门将如何推动落实这一规划?
张育明:我们将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美丽天水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治水兴水、环境安全”六大战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实施秦岭西段林草植被保护恢复和渭河武山段、散渡河甘谷安远段、樊河清水段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坚决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天水实践示范样板,为全面推进美丽天水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天水位列其中。经过几年的建设,天水在打造“无废之城”方面,进展如何?
张育明:目前,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正从“建设”向“建成”全力迈进,五大类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比202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下降,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7%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13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纳入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对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的改革与优化,着力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体系,将“无废城市”建设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天水建设有机融合,助力推动绿色转型。
记者: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推动《意见》落地落实,将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
张育明:我们将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切实转变执法检查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一是严格控制检查频次。根据区域实际和行业特点,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合理确定检查频次,积极推行一次进门“一次查清”,做到无事不扰。二是提高执法检查质效。强化对在线监控、无人机、移动执法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推动执法工作从“事后查处”向“事前帮扶、事中监管”转办,提高执法检查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三是坚持“刚柔并济、惩教并举”,对弄虚作假、偷排等严重违法问题依法严惩;同时,积极开展柔性执法,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多手段督促企业改正问题,在线监测数据,严防执法“一刀切”,确保过罚相当、类案同罚。(吴银霞 王琴)
来源 | 甘肃生态环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