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还卖35块一斤的妃子笑,今天一看只要22了?”
在广州天河的菜市场里,张阿姨举着一串红中带绿的荔枝直咂嘴。
她不知道的是,这串“降价荔枝”背后,藏着果农们说不出的心酸——本该是“丰收年”的荔枝季,却成了“价格跳水季”。
一、上市半个月,荔枝价格“坐滑梯”
今年的荔枝,仿佛约好了一起“大促销”。
海南早熟的桂花香、妃子笑,上市初期零售价能飙到70元/斤,现在已经跌到30元/斤;广东茂名的妃子笑,批发价从月初的120元/公斤,几乎“腰斩”到70元/公斤;南京、长沙的批发市场更夸张,妃子笑批发价已经降到15元/斤,比去年同期便宜了30%。
“卖得越快,亏得越少。”在广州江南市场做了10年水果批发生意的老陈直叹气,“前几天收了5吨海南妃子笑,本来想赚点差价,结果货还没卖完,广西的荔枝又到了,现在只能‘割肉清仓’。”
消费者倒是乐开了花——“实现荔枝自由”成了朋友圈新梗。但果农们的手机里,却塞满了收购商的砍价信息:“今天能出货吗?明天价格还要跌!”
二、为什么今年荔枝“便宜到离谱”?
答案就藏在荔枝树的枝桠间——今年是荔枝的“超级大年”。
所谓“大小年”,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果树的“自我调节”:去年结果少,今年就会“报复性结果”。但2025年的特殊在于,广东、广西、海南三大主产区集体“开挂”:
广东粤西、粤东片区,单棵荔枝树挂果量比去年多了30%;
广西钦州、玉林的荔枝成花率超80%,满树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果;
海南的早熟品种刚下树,广东的妃子笑、广西的桂味就“接棒”上市,早熟和中晚熟品种扎堆涌进市场。
简单说:今年荔枝产量暴增37.5%,总产量超212万吨——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能分到3斤荔枝!市场哪装得下这么多?价格自然“大跳水”。
三、后续市场:价格可能跌到“10元3斤”?
更让果农揪心的是:这波降价可能只是“前菜”。
现在上市的,主要是海南的早熟荔枝;从5月20日开始,广东茂名、东莞,广西钦州、北流的荔枝将集中“轰炸”市场——妃子笑、桂味、糯米糍这些“主力军”一到,市场供应量还得翻番。
运输成本也在降:之前海南荔枝靠空运,成本高;现在广东、广西的荔枝走陆运,运费直接降了30%-50%。业内预测,到端午节前后,荔枝批发价可能跌到10元/斤,零售价甚至会出现“10元3斤”的“地板价”。
“到时候,果农要是再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荔枝烂在地里。”有农业专家分析说。
四、果农的难:丰产不丰收,心酸谁知道?
在海南澄迈种了20年荔枝的王大叔,最近蹲在果园里抽了半盒烟。
他的5亩妃子笑,今年挂果量比去年多了一倍,本以为能多赚5万块,结果收购价从15元/斤跌到8元/斤。“摘果人工费要3元/斤,包装运输2元/斤,算下来每斤只能赚3块,比去年少了一半!”
更惨的是“滞销风险”——荔枝保鲜期短,摘下来不放冷库,3天就发黑变味。王大叔说:“前几天有户人家没谈好收购商,5000斤荔枝堆在仓库,最后只能拉去喂猪,血本无归。”
出口和深加工?听起来美好,现实却骨感。海南荔枝虽然能卖到欧洲(40欧元/公斤),但首批出口量才7吨,全国212万吨的产量,根本“杯水车薪”;荔枝干、果汁这些深加工,要么利润薄,要么需要设备投入,小农户根本玩不转。
五、农民该咋办?这3件事现在做还不晚!
面对“价格跳水”,果农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吗?其实有3件事,现在行动还能“亡羊补牢”:
1. 提前“锁定买家”,别等果子熟了再找销路
今年产量大,收购商挑货更严。建议果农们现在就联系合作社、电商平台(比如拼多多、抖音生鲜),甚至在朋友圈、社群发“预售”,例如:“我家果园的妃子笑,6月1日现摘现发,10斤装58元包邮”。先收钱再摘果,至少能保个本。
2. 试试“错峰卖果”,别扎堆上市
如果果园里有早熟和晚熟品种,尽量分开摘:早熟的抢“鲜”卖高价,晚熟的等市场“降温”后再卖。要是只有一个品种,也可以和邻居商量“轮流摘果”,避免同一天集中上市压价。
3. 学做“荔枝加工”,把鲜果变“干货”
荔枝难保存,但做成荔枝干、荔枝蜜、荔枝酒,保质期能延长几个月。网上有现成的加工教程:比如荔枝干,把鲜果去核、晒3天,成本才2元/斤,能卖15元/斤;荔枝酒更简单,泡上白酒密封1个月,卖给周边小餐馆,利润翻3倍。
写在最后:“荔枝自由”的背后,是农民的汗水
这几天,“荔枝降价”成了很多人朋友圈的开心事,但很少有人想起:每一串便宜的荔枝,都浸着果农的辛苦——他们天没亮就爬树摘果,顶着35℃的太阳打包,就为了让我们尝一口新鲜。
价格暴跌不是果农的错,是“大小年”的自然规律,更是农业抗风险能力的一次考验。或许我们可以多支持本地果园的“现摘现发”,或者买两斤荔枝干尝尝——你的一次选择,可能就是果农一家的希望。
毕竟,谁不希望“妃子笑”永远是甜的,而不是“妃子哭”呢?
对了,问一句,你们那里的荔枝目前什么价格?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