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宋寿国把刚刚采摘的富硒西红柿分拣装箱。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摄
5月8日,春季西红柿采摘已经接近尾声,然而要货的电话依然响个不停:“宋老板,西红柿还有货吗?”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宋寿国总是带着歉意的口吻解释:“这一季的西红柿马上收完,确实没货了。”
这个整天被订单追着的人叫宋寿国,是泊头市文庙镇军西村人。2019年,宋寿国创办泊头市子渔驿站生态家庭农场,开始在设施农业的道路上探索,并把富硒技术应用到大棚果蔬种植。
步入子渔驿站生态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宋寿国随手摘下一个西红柿递给记者,说:“你尝尝,我们的富硒西红柿跟普通西红柿味道、口感绝对不一样。”接过宋寿国递过来的西红柿,记者一口咬下去,饱满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炸开,酸酸甜甜的滋味伴随着独特的果香,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的西红柿好吃卖到断货,靠的是品质。”宋寿国介绍,农场坚持使用有机肥搭配富硒肥,采用粘虫板物理防虫,引进熊蜂自然授粉,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西红柿的原始风味。
提起富硒产品,很多人认为是概念炒作。起初,就连宋寿国自己也持怀疑态度:“通过叶面补硒和土壤改良相结合的方式就能种出富硒农产品?”为验证效果,宋寿国连续三年在草莓种植上进行试验。
“经专业机构检测,我们的草莓硒含量确实达到富硒标准。”这一结果坚定了宋寿国搞富硒农产品的信心。
2022年,信心满满的宋寿国将富硒技术应用到西红柿种植,却遭遇市场冷遇。“普通西红柿每斤0.8元,我们的富硒西红柿每斤卖到3元,消费者不理解。”宋寿国坚信,这只是市场认知的过程。果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提升,富硒西红柿逐渐打开了市场,到2024年迎来销售高峰。
“目前我们的富硒西红柿、黄瓜,虽然价格要比普通的西红柿、黄瓜高出3倍多,但依然供不应求。”宋寿国打开手机微信,展示着近期的交易记录,“你看,七八千元的转账记录一条接一条。”
宋寿国的富硒实践是文庙镇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泊头市文庙镇党委书记付春龙介绍,该镇已形成蔬果、禽蛋养殖、大田作物三大富硒产业板块,年产值2100余万元。镇政府正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合作,共建富硒产业技术转化基地,全力将军西村打造成泊头市富硒农业示范村。
尝到甜头的宋寿国已将目光投向富硒禽蛋市场:“今年我散养了1万多只富硒鸡,预计富硒鸡蛋每个能卖到3元。”这位新型职业农民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当好“领头羊”,带领大伙把富硒产业做大做强。(燕赵农村报记者郭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