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世友的为人,曾经待在他身边的秘书孙洪宪最为清楚。



1973年12月,孙洪宪正为即将回家成亲而激动,结果,接到一则新的命令:

“孙洪宪同志,根据组织决定,派你去担任许世友司令员的秘书,即日便要报到,你的婚假必须延期......”

孙洪宪只觉得自己耳边嗡嗡作响。

什么?去许世友司令员身边?

谁?

我?



听完前半句,孙洪宪就已经神游天外,一直到走出办公室的大门,还下意识地掐了一把自己的胳膊。推迟婚礼是必然的,只是,让他去许世友身边,他有点犯怵。

原因无他,对于许世友,他早有耳闻:打起仗来不怕死,但是脾气暴躁,不高兴时,轻则骂人,重则打人......这些民间传说足以把孙洪宪吓得腿软,他还能活着回老家成亲吗?

12月29日,孙洪宪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许世友的住处报到。



因为许世友有事外出,接待孙洪宪的人是马寿生秘书,在见到他后,马秘书说:“别看许司令平时少见笑脸,其实他还是很幽默的,生活起居也很简单。许司令也批评人,千万别往心里去......许世友喜欢实事求是,千万别在他面前自作聪明,不懂装懂......”孙洪宪都一一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轰鸣声,原来,许司令回来了。

警卫员还没去开副驾驶,许世友就已经急急地跳下车。

出现在孙洪宪面前的是一个胖墩墩而又身材硬朗的老军人,在浓密的眉毛下,是一双极其锐利的双眼,孙洪宪被震慑在原地。



随后,马寿生将孙洪宪介绍给许世友。

许世友先是简单地问了问。随后问及他有多少文化。

“文化不多,高中毕业。”

“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别假谦虚了。”

“多大年纪了?结婚没有?”

一旁的马寿生将孙洪宪将要成婚,又因为服从组织安排推迟婚礼的来龙去脉讲给许世友。



许世友斜了孙洪宪一眼:“年纪轻轻的就想娶媳妇,没出息!我三十五六岁才结婚呢。”

孙洪宪知道这番话里玩笑的成分居多,但心里也明白,他36岁结的是第三次婚,不过,他没有当场揭老首长的底。

就这么简单闲聊了会儿,许世友就自顾自的上楼了,然后,马秘书笑着对孙洪宪说:“考核通过了。”

孙洪宪还是有点不明白,他们才谈话半个多小时,而且许世友说话夹枪带棒的,他怎么还通过了呢?马秘书解释道:“许司令就这脾气,他对不喜欢的人比较客气,但不愿多讲一句话。他如果喜欢一个人,偏不当面夸赞他,反而会变着法子挖苦他......”



孙洪宪通过这次对话也走出了对许世友的误区,原来,许世友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凶,反而个性强烈,在这其中还有几分幽默感。

在许世友身边工作近三年的时间里,孙洪宪发生过几次失误。

那是在1975年的秋天,许世友在外地服役的儿子回到广州,许世友恰巧去部队视察,将孙洪宪留下来值班。许世友的儿子便和孙洪宪提出,想要开着许世友留在家里备用的吉普车,去看看在外地上大学的妻子。

孙洪宪没有同意,毕竟许世友随时都有可能回来用车,而且,此行路途遥远,万一路上出点什么问题,他也没法交代。



看他为难,对方又提出让孙洪宪在部队里面找一辆车,孙洪宪想了想,还是想先报告给许司令,等批准了再说,许世友的儿子摇摇头,如果报告给父亲他就走不了了,于是干脆和司机去军区机关车队借了一辆吉普车上路,没想到,走在中途,竟然将老百姓的一头牛给撞了。

他们还没有回广州,这一消息就辗转传到了许世友的耳朵里。

许世友对子女的要求本就严格,他从部队回来后,当即询问孙洪宪,是不是他给那小子派的车?

孙洪宪摇摇头,这不是他干的。

许世友听后更生气了。



之后,许世友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还是一脸严肃地对孙洪宪说:“你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最大的帮凶,你不要给我帮倒忙。”

事后,孙洪宪认真分析了此事,确实是他没有把工作做好,首长将他留下来值班,不是看大门的,而是让他恪守原则,替首长好好地把关,而这一点他的确没做好。

次年,孙洪宪离开许世友,前往新的工作岗位。

离开之前,许世友找到孙洪宪谈话,他的脸上一改往日工作上的严肃,而是如同老父亲一样叮嘱他:“胖子,我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你还年轻,应该到部队去锻炼......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孙洪宪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虽然他在许司令身边的时间不长,却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走出了职场菜鸟的新手村。

同年,许世友接到了另一则让他心碎的消息,伟大的毛主席逝世了。

9月9日凌晨,许世友在广州接到了毛主席逝世的通知,许世友怀着悲痛的心情,安排好工作,又带了一把枪,急忙赶去白云机场。

许世友和韦国清一块乘坐飞机飞往北京,结果,他们在飞机里坐了很久,专机都没有起飞。



许世友让秘书去问,给出的答复是天气不好,再问依旧如此,一直到第三次,机长才道出真实的理由:“中央有指示,不准带枪进京。”

“你问是哪个王八蛋的指示?”许世友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叫他发电报来!”

怎料,许世友才发完脾气,专机就起飞了。

到达北京后,许世友被安排在京西宾馆住下。

毛主席的灵堂设在人民大会堂,政治局委员轮流守灵,轮到许世友后,卫士们同他说不能带枪。

“谁规定的?”



“中央规定的。”

“我是政治局委员,我怎么不知道?”

许世友边说边走,卫士们都不敢伸手拦他。

在所有进入毛泽东灵堂的党政军领导中,身上带枪的也就只有许世友这一个人了。

开完追悼会之后,许世友回到自己下榻的地方,独自一个人坐着,一句话也不说,陈再道将军去瞅他时,发现屋子里面的窗帘都是拉上的,许世友在一个人默默沉思。

“请陈司令下午再来吧,我现在心情不好。”



陈再道离开后,许世友对女儿许华山说:“这个老人对我最好了......”

确实,毛主席对许世友一直都很好,而且很欣赏他的为人处事。

下午,陈再道再来时,许世友就一直和他聊毛主席。

对许世友影响最大的就是毛主席,在特殊年代,如果不是毛主席护着,许世友不知道会过得多艰难,因此,当秘书孙洪宪要离开时,他是松了一口气的,只可惜,毛主席他老人家先他一步离开。



在晚年时期,许世友深受肝癌的折磨,顶不住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死亡。

一次,护士去给许世友量体温,却遍寻不到他,最后还是在卫生间里看到许世友,彼时他正在用头往墙上撞,还有一次,护士在给他送药时,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原来,许世友正在用毛巾勒自己的脖子,他的脸已经涨得乌紫,面部表情极为痛苦。

10月20日,医疗小组不得不发出许世友生命垂危的通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都全力抢救。然而,许世友的肝功能、肾功能都严重衰竭,许世友的生命还是进入了倒计时。



1985年10月22日下午16时57分,一代名将许世友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享年80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