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因其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中高考的常客。近十年(2015—2024)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水浒传》的考查频次约为203次,居四大名著之首;其次是《西游记》约157次,仅次于《水浒传》;《三国演义》考过约15次,《红楼梦》考过约13次。《水浒传》和《西游记》是统编语文初中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必读书目,是中考必考名著,因此这两本书在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试卷中出现得最频繁。《红楼梦》是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书目,也是北京高考几乎年年都考的名著。高考全国卷没有针对名著阅读的固定题型,但是2022年却搞了一件大事——作文题要求据《红楼梦》中的一段材料写一篇作文,这令没有好好读《红楼梦》的考生吃了亏。

从历年考题来看,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对四大名著的考查,考得最多的还是人物形象,其次是小说情节,但人物形象要通过小说情节来体现,考小说情节最终也会落实到人物形象上,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中高考对四大名著的考查,主要体现为考查人物形象、考查故事情节和同时考查人物与情节三种题型。

题型一:考查人物形象

对策:审清题目,有针对地作答

对《水浒传》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宋江、林冲、李逵等几个主要人物上,下面两道题都是中考真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已下皆有怒色。只见A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A正没寻人打处,匹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A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问题: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刻画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2.《水浒传》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些人物的性格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如鲁智深和李逵、林冲和武松。请从所给的示例中,任选一组人物分析其性格的异同。

第1题选文出自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其中的A是李逵。熟悉《水浒传》情节的考生答出这一问并不难,接下来的形象特点概括也不难,答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率真无心计、滑稽可爱、蔑视权贵、具有反抗精神等都可以。第2题的难度显然要比第1题高,因为题目要求分析性格的异同。这意味着不仅要了解该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还要分析相似性格的细微不同之处。如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又如林冲和武松,他们的相同点是刚烈正直,有勇有谋;不同点在于林冲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而武松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之《水浒传》

对《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考查,考得最多的是孙悟空,唐僧、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会涉及。如下面两道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中考真题:

1. 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2. 有一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大圣主,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问题: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以上两道题,第1题很直白,让考生根据第四回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多重的,这里一定要审清题目,只根据第四回的情节提炼出相对应的性格特征,不能从本回情节看出的性格不写。第2题也是根据特定情节概括特定性格,只不过是从短短的几句话中概括。从某一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中考名著题的常考题型,考生一般都会在考前把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背熟,但是考试时一定要注意审题,人物的性格特征要与题干所给的具体情节内容相匹配,不能把形容该人物性格的所有词语都罗列上去,更不能张冠李戴。只有进行针对性地答题,才表明你真正读懂了。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之《西游记》

高考北京卷2021年、2019年、2018年、2017年都考查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021年)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

(2019年)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2018年)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2017年)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这几道题都属于北京卷的“微写作”题型,分值都是10分。题目看似开放,给考生自主选择权,实则都有一定的限制:2021年的人物须是“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2019年要选择“心清如水”的人,还得用“诗或抒情文字来赞美”,写成议论文字不行,批评他(她)也不行;2018年的人物是“既可悲又可叹”;2017年要求“用一种花来比喻”。因此,审清题目非常关键,题目要求你写什么样的人物就写什么样的人物,千万不可不看清要求匆忙落笔。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之《红楼梦》

题型二:考查故事情节

对策:通读原著,有重点地记忆关键情节

考查小说的故事情节,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却是实打实地检查考生有没有好好读原著,这是落实《课标》“整本书阅读”要求的评估手段。如以下两道关于《水浒传》和《西游记》的中考题:

1.《水浒传》中,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从最初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最后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林冲是如何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

2. 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主要在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和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考生不仅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还要用自己的话把整个过程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第2题关于孙悟空为何姓“孙”,在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便有交代,菩提祖师说:“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教你姓狲,‘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男儿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答出“菩提祖师”和“猢狲”的“狲”字去掉兽字旁即可。

没有完整读过原著的考生,相信是很难答出这两道题的。但是,完整读过原著的考生也未必能答得上来,还需要有意识地去记忆某些重要情节,即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题要求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为材料,写一篇作文。高考作文题不会考查学生的某种知识积累,出这道题的目的也不是要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红楼梦》的这一情节,它考的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作文的审题能力及写作能力。但是,如果考生熟悉《红楼梦》的这一情节,肯定比临时进行阅读理解更轻松些,作文的思路也更宽阔。



题型三:人物和情节形象一起考

对策:边叙情节边析性格,言简意赅

前面说过,人物和情节是密不可分的,人物性格由故事情节来体现,特定的故事情节又会指向人物的某种性格。中考常出二者一起考的题:

1. 读《水浒传》中重复出现的“夜”。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情节,分析“夜”这一场景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A. 林冲雪夜上梁山 B.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我选( ), 。

2. 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1)选段涉及《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 ,选段一中的“他”是 。

(2)从选段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3)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跟前面两类只考人物或只考情节相比,这类题需要二者兼答,对考生的要求又提高了。例如要答好第1题,首先要熟悉“林冲雪夜上梁山”或“宋公明夜打曾头市”这两个情节,在作答时要能简述该情节,指出该情节体现的人物性格,并且说明“夜”在其中的作用。如果考生选A,还涉及了对小说艺术手法的考查。答案示例一:我选A,林冲在雪夜忍无可忍怒杀陆谦等人,被逼上梁山,雪夜烘托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形象转变。 示例二:我先B,为报史文恭杀害晁盖之仇及曾家夺马之仇,宋江与众好汉利用夜晚,用计攻打曾头市,表现了宋江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形象。

第2题让考生阅读的选段有两个,第一段选自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二段选自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阅读选段

该题有3小问,第(1)小题第一空不难,但也只有认真读过原著的考生才能识别出来这是关于“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选段中的“他”是六耳猕猴而非孙悟空。第(2)小问需要概括六耳猕猴的性格特征,这是有难度的,因为考生一般都只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较少记小配角的性格,但其实你只要读过这段情节,这道题便基本能答出来。回答第(3)题,先要“概括”前两次离开的情节,然后再进行“分析”,二者缺一不可,“分析”什么呢?依然是从情节分析性格。这是一道情节和人物性格高度融合的考题。

2024年北京高考题用情节和人物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红楼梦》:



这道题一下子考查了王熙凤、薛宝钗和贾母三个人物的性格,而且都要求结合小说情节来回答,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结合书中其他情节”这个要求,意思是不能使用题目提供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题目选段没有提到的书中的其他情节。

解答这类题型,一般需要边叙述相关情节边从中解读出人物性格,情节要概括地说,人物性格提炼要准确,表达言简易赅,不枝不蔓。

认真读原著+掌握常考知识点

解答名著题的有效方法

看了以上关于名著的中高考试题,大家可能会感慨:学生的时间那么紧张,这些厚厚的名著从头到尾读一遍也不一定能答出那些题呀!是的,但是不读更答不出,事实上,不仅要认真读原著,还要学会归纳总结,掌握常考知识点,如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四大名著都配有《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来帮助学生备考:



这两本小册子梳理了名著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还附有中考真题:



比如在梳理人物形象时,它将人物简介、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一起梳理,引导考生有重点、有针对地去阅读重要的章节,掌握重要的故事情节,知晓人物的基本经历和性格特点,这些也就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



正文内容

如果想深入研读《红楼梦》,还可以搭配阅读这本《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

这本书结合高考考查方向,不仅介绍重点回目的通读方法,更有“专题研读”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专题研读”中的“人物研读”和“事件研读”详细解读重要人物,剖析重点事件,与高考考点完全匹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