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高翠兰必定是爱过猪八戒的。



高太公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从小就许给了本庄人家,只剩小女儿高翠兰,高太公想为其招个女婿。

在古时,这称为赘婿。赘婿的地位往往不高。多数情况下,赘婿在婚后需要改从妻姓;在祭祀祖先等活动中,赘婿一般不能参与;他们在族谱中的记载往往也比较简略,

因此在崇尚夫纲的时代,男性一般是不愿意当赘婿的。除非是家中贫穷,给不起聘礼的才会考虑入赘。

于是高翠兰被耽搁到20岁,都成为老女儿了,婚姻大事仍无着落。

这时猪八戒来了,犹如恨嫁女的一根救命稻草。

据高太公回忆:“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根无绊的人,就招了他。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

长得精致还为人勤快,高家老小对于猪八戒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满意的。

众所周知,猪八戒嘴特别甜,取经路上碰到女子,都姐姐长姐姐短的叫个不停,极会讨女孩子欢心。他的这张嘴,哄得师父唐僧也格外偏爱他。

老猪还很会服软,每每猴子举棒作势要打,就马上求饶。他性格上有点像四川人说的耙耳朵,如果高小姐是个泼辣的性格,必定能管住老猪。

再加上老猪毕竟是天蓬元帅下界的,见过世面,眼光见识自然非同一般。

这样的男子,对于高家小姐而言,简直就是梦中情郎。

一开始,猪八戒也很懂得隐藏短处。

他“昏去明来”,夜里走白天来,也是为了避免睡梦中现出原形,把高小姐吓到。

可见,老猪对自己的形态一直都是很自卑的,也很有自知之明。

在他小小心心地维护“精致”外貌的人设时期,他和高小姐之间也是温馨甜蜜的。要不然猪八戒在取经路上也不会时常回忆这时的美好生活。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猪八戒就原形毕露了。

据书中所写,“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暴露出本来面目的猪八戒,之前是高太公口中的“昏去明来”,白天都要帮高家干活,可后来变成了高小姐说的“昏来朝去”,只享受春宵,不再辛苦劳作,好吃懒做的本性也显露无遗。

我们知道,取经途中,但凡猪八戒去化斋,他都是躲在草丛里睡大觉。

这样的一个懒货,为了抱得美人归,在高家一开始勤于表现,也真是辛苦了他的用心良苦。

猪八戒的变化,像极了某些男性从爱情过渡到婚姻生活的常态。

恋爱时,对爱人关怀备至,等结婚生活在一起了,相处越来越随意,不爱干净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哪怕只是不喜欢刷牙、臭袜子乱扔等习惯,就足以让婚姻生活一地鸡毛。

可以想见在猪八戒露出本性后,面对一个行为粗鲁长相丑陋,睡觉打呼噜流哈喇子的妖怪,高小姐再多的喜欢都会渐渐被恐惧与厌恶所代替。

在书中,唐僧师徒见高小姐的第一面,就生动地写出了她的忧愁、恐惧与焦虑。“云鬓乱堆”“玉容未洗”,被老猪关在后院的高小姐已经完全无心梳妆。“樱唇无气血”“腰肢屈屈偎偎”,整天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但老猪的丑陋与坏习惯还不是让这段感情走不下去的罪魁祸首。

最致命的还是《西游记》宣扬的爱情观。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人妖殊途,见到妖怪,人人得而诛之。观世音菩萨就对孙悟空说过:“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

菩萨的看法自然代表主流观点。妖怪不被俗世所容,高家自然不敢接受这样的女婿。

而《西游记》描写的女性中,除了女妖精言行大胆外,正常女子都是传统和保守的,对于她们而言,和妖怪生活在一起,这种行为大逆不道,完全就是一种耻辱。

活在这样的婚姻中,不被世俗接受,也不被家人祝福,日日被屈辱煎熬,生不如死,哪里还有爱可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