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3年,杨坚命杨素督建仁寿宫。

公元595年,杨坚听闻杨素建造仁寿宫时导致大量百姓伤亡,并把死尸全部都焚烧清除。因此而暴怒。杨素为此惴惴不安。但没想到第二天杨坚召杨素进攻,独孤皇后竟然给与了杨素嘉奖。而杨坚和独孤皇后对杨素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背后是不是有某种政治考量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聊一聊这段历史。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杨坚决定在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建造避暑行宫,下令杨素为总监负责总体督造,任命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主持规划设计工作;封德彝为土木监,主管施工事务。

至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寿宫宣告竣工。


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建设仁寿宫呢?因为长安这个地方夏季还是比较闷热的,到了夏季平均气温能到24~28℃。所以古代没有降温措施夏天还是比较难过的。

而仁寿宫所在的宝鸡这块地方夏季6、7、8月的平均气温仅为18.7℃,6月的平均气温更是低至17.6℃,即使在盛夏时节也能感受到一丝凉爽。所以现在西安的人还经常到宝鸡这个地方避暑。

其实最早周人的都城岐山其实就是在宝鸡这块地方。

所以杨坚才决定在宝鸡这个地方修建仁寿宫,夏天到这个地方办公。就跟清朝夏天去承德避暑山庄办公类似。


而历史上记载仁寿宫的规模还是非常庞大的,“夷山湮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也就是说仁寿宫依山而建,所以工程量是浩大的。因为工期紧,所以死亡的民工是非常多的,据说死亡人数以万来计数。

而杨素这个人又非常严苛,在其督办下拼命的赶工期,所以才造成死亡这么多人。(当然具体死亡的人数早就不可考证,后来唐代拿仁寿宫来指责隋是暴政也是有可能的。但唐代李世民又大规模的重建改成九成宫,其规模超过了隋朝,似乎也没有受到苛责)。

之后杨素又将修建仁寿宫中死去的民夫的尸体焚烧,这才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于是就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杨坚就非常的不满。之后杨坚亲自去仁寿宫考察,发现 宫殿规模非常大,就怒冲冲地说:“杨素殚竭民力修建这座离宫,是为我结怨于天下百姓。”

所以当时杨素就非常忐忑,觉得杨坚一定要拿自己开刀。但 土木监封德彝劝杨素说:“您不必担忧,等皇后来到以后,陛下必定会有诏书赞扬您。


果然第二天独孤皇后到了之后,宣杨素觐见,不仅没有责罚杨素,反而 慰劳杨素说:“你知道我们夫妇已老,没有娱乐的地方,所以将这座宫殿装修得如此华丽,这岂不正是你忠孝的表现!”于是赏赐给他钱一百万,锦帛三千段。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段历史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会觉得杨坚这两口子是不是有毛病?既然发现杨素败坏了自己的声誉,为什么不严厉的制裁杨素,反而还要安慰杨素,甚至还有奖励杨素,如果按照杨坚的脾气,杨素早就应该被乱棍打死了。

关于这段历史,我个人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坚之所以改变了之前对杨素的态度,而听从了独孤皇后的处理意见,这里面一定有政治考量。

我个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就是杨素出身弘农杨氏,本身在原来西魏家族影响力就非常大,杨坚的父亲不过是号称出身弘农杨氏罢了,真正是不是是存疑的。所以杨坚面对杨素的处理还是慎重的。在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他对于这种世家大族更多采取拉拢态度以防生变。

而杨素在当年西魏灭北齐的过程中, 就率领其父亲的旧部立了大功,当时就封为了安成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要知道在当时手里有自己的部曲,再加上世家大族彼此通婚,一呼百应,连帝王都会忌惮从而拉拢的。这就是世家大族在南北朝时候地位的重要性。

而宇文赟死后,杨素就投靠了杨坚,所以杨坚篡位要没有杨素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之后杨素又帮助杨坚平定了尉迟迥叛乱 ,攻打宇文胄,之后晋升为上柱国。

而之后不管是灭南陈,平定南方叛乱还是北伐突厥,杨素都是主力担当。其实背后不过是杨坚对其非常信任罢了。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杨素在隋的军队中的地位是大幅度上升的,如果贸然的处理杨素,会不会在隋朝还没有立稳脚跟的情况下生变,是杨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而孤独皇后为什么会在杨坚震怒的情况下能说服杨坚奖赏杨素呢?如果从后来太子危机的情况来看,当时高熲和独孤皇后之间应该爆发了矛盾。


我们之前讲过高熲是独孤家的人,所以独孤皇后才把他当自己人,让他辅佐杨坚。但是后来在杨坚不满杨勇的情况下,高熲依然选择了杨勇,这就跟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意见不合了。而之后杨广之所以能成为新的太子,背后不就是杨素的支持嘛。而杨素为什么支持杨广,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投靠了独孤皇后。

而在修建仁寿宫的时候,当时苏威被贬,实际上朝堂上是高熲和杨素两人担任左右丞相。而杨素这个事情是谁在给他上眼药呢?就是高熲。所以高熲和杨素的不合这个时候就已经爆发了。而当时独孤皇后应该也对高熲不满了,所以才会选择拉拢杨素来制衡高熲,后来杨素站队杨广,高熲站队杨勇就已经很明显了。所以高熲后来被贬实际上是因为他站队杨勇,是政治站队问题。而杨勇已经被杨坚和独孤皇后确定废弃了,所以高熲被独孤皇后抛弃这个时候就已经有端倪了。

当然这以上是我个人的猜想,没有史料的验证。但是杨素之前惹得杨坚震怒,但随后独孤皇后反而说服杨坚拉拢杨素,背后一定是有政治考量的。所以作为政治家是绝对不能感情用事的,如果感情用事,那死得也会很快。

所以对于政治家而言,只有利弊的权衡,不会有所谓的对错。

其实不仅政治家是如此,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处理问题也应该如此,成年人不要看一时对错,而是要学会权衡利弊,你只有先生存下来,逐步培养自己的势力,才有可能对你认为错的东西逐步去改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这恰恰是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

另外,在今天的文章中杨坚把苏威免职,后来又启用了苏威,其中提到杨坚对苏威看得就非常透彻。其他人攻击苏威所谓贪腐,在杨坚看来都是党同伐异找的借口罢了,他知道苏威不是这样的人,但他也知道苏威这个人最大的短板在哪里,那就是 秉性残暴,为人处事不合适宜,求名的欲望太强,别人顺从自己则皆大欢喜,不顺从自己则恼羞成怒。

其实之前我们讲苏威搞门阀就是如此,杨坚对他看得是非常透彻的,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这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但是要知道人无完人,是人就一定有短板,有各自的问题,那么能不能因为一个人不是完人就不用了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要学会容忍下属的短处,用人所长,这样才能完成一个个既定目标,而不可能因为下属有一些短板就弃而不用,这样马上面临的就是无人可用的问题。比如京东老板因为下属有短板,有问题,就都开除,自己去送货,一天工作24小时他也干不出来现在京东规模的百万分之一。

所以为什么企业和政府的管理岗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有经历,有沉淀的人掌舵,因为岁月和经历会让他懂得如何推进一件事情而不是头脑发热的处理事情。学会权衡利弊而不是凭自己的好恶去做事情,对于一艘大船而言,稳要比快更重要。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学会如何读历史,读历史不要读成愤青,而是要看古人的管理智慧,学会为自己所用,这才是读历史的最大收获。

关注《读史学文》,解码更多王朝兴衰密码

加入读史明智知识星球,探讨更多感兴趣的历史话题

关于隋唐,《资治通鉴》的记载是相对有限的,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关注一下文章末尾的相关图书推荐,点击链接即可下单购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