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站在显福宫外墙心里十分踌躇,作为宇文氏的嫡系子弟,他即将参与终结隋王朝的政变。
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个举动都将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
宇文化及的父亲是隋朝开国元勋,他年少时就凭父荫入仕,负责东宫车马事务。
他生得仪表堂堂,却性情骄纵,在长安城中横行无忌,当街强抢民财、逼夺美色之事屡见不鲜。
时人畏其权势,背后称其“轻薄公子”。
但隋炀帝对这位发小始终宠信有加,还是晋王时便与宇文化及相交甚笃。
登基后更是委以重任,先任其为太仆少卿掌管皇家车马,后擢升右屯卫将军,统领禁军精锐。
后隋炀帝将爱女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士及,宇文化及从此成为皇亲国戚。
此时的他出入宫禁如自家宅院,所乘车马服饰僭越礼制也总能获皇帝宽恕。
这种毫无节制的恩宠,让宇文化及的野心如同野草般疯长。
隋末的天下早已是风雨飘摇,随着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征发民夫数百万,导致“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山东、河北等地爆发大规模起义,瓦岗军、窦建德军、杜伏威军等势力此起彼伏。
此时的隋炀帝为了避乱只能南下江都,将十余万关中禁军带至江南。
但这些将士久离家乡,已经很是思念父母妻儿。
此时又见隋朝大厦将倾,军心上下浮动,开始暗中串联密谋劫持皇帝西归。
此时的宇文化及,正处于权力漩涡的中心。
作为禁军高级将领,他早对隋炀帝的刚愎自用心生不满,却又因深受皇恩而犹豫不决。
司马德戡等人找到他提出“弑君改立”的计划。
宇文化及心里很清楚,若事成,以自己的出身和兵权必能掌控朝政,若失败,则全家性命难保。
权衡再三,他一咬牙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提议拥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以便师出有名。
大业十四年政变爆发,司马德戡率禁军闯入宫中,隋炀帝被乱军裹挟至西阁。
面对这位曾对自己宠信有加的君主,宇文化及心虚不敢直面,只能躲在营中等待消息。
一直等到部下报告隋炀帝已死,他才骑马入宫。
当望着皇帝遗体,宇文化及心中的恐惧很快又消散了,他尝到了权力的快乐,属于他的时代似乎真的来临了。
弑君之后,宇文化及自任大丞相,封弟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掌控军政大权。
他带着十万禁军及大臣西归关中,在途中遭遇李密率领的瓦岗军袭击。
宇文化及军队虽人数众多,却后勤不足、军心不齐,苦战三日大败。
惨败后的宇文化及内心的野心彻底失控,他深知再难西归,当机立断做了一个决定——
废黜傀儡皇帝杨浩在魏县称帝。
在天下未稳、诸侯割据的局势下,此举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果然,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以讨逆为名,率大军进攻聊城。
宇文化及据城死守,却因部将叛逃,聊城很快陷落。
城破之日宇文化及被押至窦建德面前,这位曾不可一世的枭雄此时面色苍白,却仍强作镇定说出那句流传后世的狂言:
“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窦建德不为所动,当场下令将其斩首,传首至突厥义成公主处。
至此这场短暂的称帝闹剧,以身首异处的结局落幕。
宇文化及的崛起依赖家族恩荫与皇帝宠信。
作为禁军统帅,他本可在隋末乱局中稳定局势,却因个人野心参与弑君,成为隋朝灭亡的直接推手。
但即便如此,宇文化及本人并无治理之才,即便推翻了隋朝,也守不住江山,终沦为乱世过客。
由于他的所作所为,史书对宇文化及多有诟病。
《隋书》称其“性凶悖,好美色,贪权位”,可谓精准,而那顶仓促戴上的皇冠,终究只是命运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