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在盐碱化程度较高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垦利区探索出 “季节轮作 + 农旅融合” 的农业新模式,成功将冬春盐碱地的闲置期转化为生态增值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针对盐碱地利用难题,垦利区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探索 “以地适种” 和 “以种适地”。经过近三年实验,在全梯度盐碱地上筛选出耐盐碱水稻、高粱、油菜等 27 个品种,总结出油菜 + 高粱、油菜 + 水稻等一年两到三茬的轮作模式。数据显示,经过轮作,中度盐碱地油菜出苗率从 20% 提升至 60% 以上,轻度盐碱地油菜出苗率达 90% 以上,单季亩效益可达 3000 元左右。


今年,垦利区将农旅元素融入轮作模式,通过选育生育期短的油菜品种,实现油菜花海与稻田画景观的无缝衔接,推动景区从 “短期爆” 向 “持续火” 转型。据悉,今年垦利区稻油轮作面积已达 2000 余亩,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这种模式不仅让盐碱地焕发新活力,更为生态富民和保障粮食安全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闪电新闻记者 王代杰 张晔 垦利台 贾文健 杨阳 宋锋伟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