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碘缺乏病防治专场,东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马有祥就东营市碘缺乏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情况,做相关介绍。
碘缺乏地区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未采取补碘措施的情况下,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的碘,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碘需要量,造成人群碘营养缺乏的地区。水源性高碘地区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长期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碘,但还不足以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等疾病流行的地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WS/T 669-2020)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 19380-2016),以行政村(居)为单位,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低于40μg/L的,划定为碘缺乏地区;水碘中位数在40-100μg/L的,划定为适碘地区;水碘中位数高于100μg/L的,划定为水源性高碘地区。
2024年,全省以行政村(居)为单位进行了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检测,按照上述标准,完成了新一轮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划定,并于2024年12月16日通过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发布。东营市所有行政村(居)划定为碘缺乏地区。人群碘缺乏危害消除后仍需继续吃碘盐。因为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体内不能生成,且在停止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 - 3个月。如果不能长期、持续地坚持补碘,碘缺乏病就可能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坚持长期食用碘盐。下一步,市疾控中心将动态监测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变化,科学精准做好碘缺乏地区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大众新闻记者 杜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