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家长们总是忧心忡忡,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不少家长把手机和懒惰视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洪水猛兽”,觉得它们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可实际上,真正在无形中毁掉孩子的,往往是家长身上的“三高”——高期待、高控制、高焦虑。
1、高期待:压垮孩子的无形巨石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过上理想的生活。这种期待本身并没有错,但当期待变得过高,就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沉重负担。
小宇从小就聪明伶俐,父母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给他报了各种兴趣班,书法、绘画、钢琴、围棋……只要是对孩子发展有益的,父母都不惜重金让他去学。上了小学后,父母对他的成绩要求更是严格,每次考试都必须名列前茅。小宇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做大量的课外练习题,几乎没有休息和玩耍的时间。
有一次,小宇在数学考试中因为粗心错了一道题,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回到家后,父母对他大发雷霆,指责他不够努力,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小宇委屈地哭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达不到父母的标准。从那以后,小宇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很多家长都像小宇的父母一样,把自己的梦想和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过高的期待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了快乐和自信。
2、高控制:剪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需要他们全方位地掌控和安排,才能少走弯路。然而,这种过度的控制就像一把剪刀,会剪断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
晓妍的妈妈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从晓妍每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到交什么样的朋友、参加什么活动,妈妈都要一一过问,严格把关。晓妍喜欢画画,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可妈妈却觉得画画没有前途,逼着她去学金融专业。晓妍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又不敢违抗妈妈的意愿,只能硬着头皮去学。
在大学里,晓妍对金融专业毫无兴趣,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她看着身边那些能够追求自己梦想的同学,心里充满了羡慕和无奈。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妈妈操控的木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长期处于这种高压控制之下,晓妍变得越来越叛逆,和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控制,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中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紧紧地攥在手里,孩子就永远无法真正长大。
3、高焦虑:传递给孩子的不安情绪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的未来没有保障。这种焦虑情绪就像一种传染病,会不知不觉地传递给孩子。
邻居李梅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开始变得焦虑不安。她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人,她给孩子报了各种早教班、培训班,每天带着孩子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之间。孩子稍有表现不好的地方,她就会焦虑得睡不着觉,觉得孩子的未来一片黑暗。
在妈妈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孩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和不安。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退缩。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像一层阴霾,笼罩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让孩子感受不到阳光和温暖。
孩子会在这种不安的氛围中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正确引导。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家长们不妨放下过高的期待,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减少过度的控制,让孩子学会自己飞翔;平复内心的焦虑,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由、信任和接纳中,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