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开始,尼日尔的军政府,对中国在尼投资企业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敲诈勒索”。不但要求中国籍的企业高管离境,而且还查封了一家企业的账户。
与此同时,在尼亚美的一家中资酒店的营业执照也被吊销。尼日尔出现的这种变动,从本质上来说是2023年军事政变后的一种延续。
而对我国的投资者来说,在外国投资,尤其是非洲地区投资,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因素,各种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未来的局势会向着哪方面发展?尼日尔会因为今天的举动而付出代价吗?中国的投资者接下来又该怎么去规避风险呢?
政变之后的风险之地
还在201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就已经在尼日尔投资开发油田,并且建设一座炼油厂了,而这座炼油厂,也是现在被尼日尔军政府查封账户的炼油厂。
按照早年的规划,新的石油项目可以使尼日尔的原油产量比原来提高10倍,原油输出管道也在建设之中。
从2011年到2023年,尼日尔的政治局是平静的。但是到2023年8月,尼日却发生了军事政变。从那以后,这个西非国家就陷入了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政变刚发生以后,西非一些国家,包括法国在内,试图通过斡旋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最终失败。
因此,从2023年开始,非洲一些国家针对政变上台的尼日尔军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甚至还提出过不排除军事干预的可能。
外部施加的压力客观上导致尼日尔的整体发展出现停滞。这个非洲国家的综合实力原本就很羸弱,国外的制裁对政府来说,实际上遏制了他们绝大多数的财政来源。
何况,这还是一个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对于治理国家,他们没有任何的经验。整个尼日尔从2023年开始至今,实际上一直处在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之下。
说的简单粗暴一点,对那几个靠政变上台的军头来说,他们急切的想搞钱,可问题是整个国家刮不出任何油水。
如此一来,军政府自然而然就盯上了那些外国的投资者。他们很清楚,这些外商手里有钱,而且还是现钱,哪怕是把他们的企业夺过来,也能换钱。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我国在尼日尔的所有投资者,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投资者,从2023年开始就已经暴露在了绝对的风险之中。
军政府一直在勒索
军事政变后,尼日尔的军政府就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淖。没钱,这些军头就开始四处搞钱。
尼日尔地下的石油就成了最好的换钱利器。我国的企业十多年来就一直在该国投资运营石油产业,所以军政府找上企业借钱是自然而然的。
说好听一点是借钱,说的直接一点,其实就是勒索。去年初,尼日尔的军政府和中石油签署了一项贷款协议,根据协议,他们获得了一笔4亿美元的预付款。
整个国家乃至政府的运作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指望他们会还钱,实际上他们非但不还钱,还想从中国企业这里继续勒索。
这个矛盾从去年延续到现在,就军政府眼下采取的激进措施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政府恐怕已经油尽灯枯,没有任何可以支持运作的资金了。
针对眼下这种局面,国内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有人觉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国的企业根本就不应该在尼日尔这样的国家投资,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自作自受。
也有人在咒骂尼日尔军政府蛮干,甚至希望能够出现“现世报”的场面,让尼日尔现在就付出代价。实际上,诅咒如果管用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出现邪恶和自私了。
所以,不管是埋怨中国的投资者,还是诅咒尼日尔的军政府,这两种态度都不客观。
在尼日尔投资已持续20多年
我国的企业在尼日尔投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2011年石油开始产出的时候,实际上此前就已经在该国投资建设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本世纪初期以及此前多年,主要是西方的企业在尼日尔进行石油勘探,但是由于勘探的成本太过于高昂,西方企业觉得这里不赚钱,最终在2003年放弃了在该国的投资。
从那以后,我国的石油企业接手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勘测活动。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一边进行石油勘测,一边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直到2011年,前期的勘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才有所成效,当地的阿加德姆油田开始正式投产。这座油田探明的储量在3.2亿桶左右,随着产量的持续提升,尼日尔也从原来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除了油田的开采,我国的企业在原油输出管道项目以及炼油厂项目上,也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20多年的时间里,累计的投资额在46亿美元左右。
毫不客气的说,我国的企业在尼日尔投资建设多年,可谓家大业大,石油大规模出口以后,光是这一产业就占到了尼日尔年GDP的10%。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不会将产业随随便便的抛弃,哪怕是出现政变这样剧烈动荡的情况,企业想的依旧是如何坚持下来。
有人还是会说,一开始就不应该在这样的国家里投资,外资出海的时候难道就不能选一些整体形势好点的国家吗?
谁都希望去稳定的国家投资,但实际的情况,大国的外出投资,整体的竞争力度相当大。
竞争和时代的局限
我国不是列强国家,近代社会以来,我们没有参与西方国家的任何殖民活动。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发展起来以后,尤其是准备出海投资的时候,举目四望,才发现世界上那些好一点的投资之地都被西方国家牢牢的把控着。
举例来说,就像钻石产业,非洲地区是世界上天然钻石出产量最高的地区。尤其是南非,天然钻石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
而南非的钻石矿产,都被西方国家的企业牢牢垄断把控。原因也很简单,南非过去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数百年来,西方的政府乃至企业在这个国家一直深耕。
类似的情况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都是如此。说的直白一点,不管是哪种产业,已经产生经济效益的地区,都早早地被西方国家的投资者占据了。
我国是后起之秀,企业要到海外投资,要么是和西方的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要么就是去还没有被西方国家涉足的地区进行投资开发。
相对来说,西方企业至今还没有涉足的地区都是风险比较高的区域,但是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去,我们要发展,就必须得到这些空白区域进行开发建设。
这就是我们在客观上必须要面临的局限性。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19世纪弱肉强食的时代了,所有的海外投资活动都要遵守各种国际法规。
在这种局面下,我们没办法像殖民时代那样可以放开手脚去干。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是19世纪,尼日尔的军政府,敢对英法这些列强国家的投资者如此敲诈勒索吗?
很显然,他们非但不敢,而且整个尼日尔早就是列强直接统治下的殖民地了,坚船利炮直接抵在脑门上,哪里还容得上军政府随意蹦哒?
说到底,是整个地球的时代变了,我国现在要最大程度的投射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得借助现在国际社会的法规法则才行。
如此一来,还是有很多国人会心有不甘,难道就坐视尼日尔军政府肆意胡来而不能做些什么吗?于是,各种各样诅咒尼日尔军政府出事的声音就出现了。
诅咒不管用,现世报大概率不会出现,真正会出现的,是尼日尔军政府到最后山穷水尽。
尼日尔接下来的可能趋势
网上有一种声音说,尼日尔国内的石油价格已经在飙升了,不管这种情况是否属实,都不会对该国构成实质性影响。
因为整个国家太穷,他们的石油产业并不是以本国消费为主,而是以出口为主,价格即便变成天价,对大多数的人的生活来说也构不成实质性影响。
石油产业能够对尼日尔造成影响的只有出口受阻。未来如果该国的石油产品不能大规模卖出去,军政府的财政困境将会雪上加霜。
如此一来,该国的政治动荡局势才会加剧,有可能的话,现在的军政府也会被另外的势力赶下台。
此外,军政府采用敲诈勒索的方式对待外国投资者,这会直接导致该国投资规模的下降。也因此,接下来该国出现剧烈的震荡,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换句话说,军政府现在还能勉强支撑,但长期的结局是不乐观的,他们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其他政治势力取而代之。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如果离场,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可能会接手。理论上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在实际层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在逐步走向孤立主义。
再加上尼日尔原本就没有什么产业,军政府想要取得西方国家支持,他们根本没有可以和西方做交易的筹码。
也就是说,整个尼日尔就会这样缓慢的烂下去,没有发展,没有未来。
结语
对我国的投资者来说,接下来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受损情况,那得看政府和尼日尔方面的具体交涉是怎么样的。由于事情才刚发生,还没有相关的处理信息。
还有一点必须要认识的,随着海外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类似的情况也会更多的出现,怎么去解决处理,怎么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这可是一项需长期对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