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高层的人,肯定有听过一句话,高层以后将变成“贫民窟”?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此种说法,来自东北财经大学周天勇教授,他预言“超高层住宅可能沦为空中平民窟”,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就激起了居住革命的千层浪花。



那么这种预言是出于什么方面考量的呢?

首先,高层住宅维修难度会比较大,而且业主很难统一,在上海某30年楼盘中,业主就因为电梯的问题争论不休,以为你电梯坏了,然后请人维修,报价单显示,单台电梯更换费用达48万元,平摊到每户需缴纳1.2万元。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直摇头,而以后,这种事情可能会成为高层电梯房的常态,住建委2022年抽查数据显示,使用十年以上的住宅电梯中,37%存在钢丝绳断股现象,19%的缓冲器超过报废标准。

此外,高层的困境,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端倪。比如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地狱厨房”社区,曾是上世纪70年代中产阶层的乐园,如今外墙斑驳的玻璃幕墙后,住着70%的租户和失业者。



而且我们国家,高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某二线城市调查显示,建成15年以上的高层小区,租户比例从初期12%飙升至58%,物业费收缴率跌破40%。

还有一组扎心的数据,某房企内部文件显示,2010年前建设的住宅外保温材料中,32%采用已被禁用的易燃B2级材料;住建部门统计显示,全国超过15年楼龄的高层住宅中,42%的电梯存在带病运行现象。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未来的高层建筑,确实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像提到的维修改造成本巨大,还有就是当初很多材料,其实是不符合现在标准的,显然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是要笔者说,也不用太过于的悲观了。

虽然未来高层电梯房,确实会存在变成“贫民窟”的可能,但是却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国家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一个政策,像2024年住建部新政要求,新建住宅电梯必须配置地震预警系统,逃生通道宽度增加20%。2025年新住宅规范,也提到了房子建设改造问题。



其实很多地方也有高层,但是只要处理得到,居住体验还是很不错的,比如东京六本木新城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破解高空危机,每部电梯配备热感应摄像头,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此外,新加坡组屋通过强制翻新制度,使40年楼龄高层实现100%住户续住率。这些其实都能帮助高层住宅往好的方面去发展。



专家预言的“贫民窟化”更像是警世钟声。而且提醒人们,房子的好坏,或者说是否成为贫民窟,更多的是在于功能区的一个维护,比如说逃生通道、还有电梯的维护,以及小区环境等等,居住的本质不是征服天空,而是让每个垂直空间都流淌着生命的尊严。毕竟,衡量城市文明的尺度,不在云端观景台的高度,而在电梯钢丝绳的强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