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科学的种子,插上创想的翅膀。”在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科学教育的课堂不单在教室、在实验室,也设在人人路过的开放式廊道。这学期新打造的种子博物馆就是备受学生欢迎的科创新天地。

种子博物馆位于教学楼一层,占地面积约70平米,设奇思妙想金点子、奇思妙想创意作品、童心探科学、科普集市等多个展示角,墙面还悬挂着光学转盘、捕捉磁场、太阳能发电、水漩涡等科学实验装置。学校教导主任代修勇告诉记者,博物馆由师生自主设计,馆内不少创意作品均为学生制作。为了激发学生探秘科学的热情,展示主题及作品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



自种子博物馆上线后,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群逛博物馆成为常事。 “进出教室就能逛,非常方便,老师也会带我们到种子博物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四(6)班学生刁莀骏说,他的作品也在馆内参展,十分自豪。四(1)班学生申馨怡最近在学习无人机操作,这门新兴趣就源于种子博物馆,“之前我们博物馆有关于无人机的介绍,蛮感兴趣的,后来就去查阅资料深入了解,结果越来越上头。”


“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处空间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代修勇介绍,除了利用种子博物馆定期更新科普内容,展示学生创意作品,今年3月,学校还与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合作,面向四至八年级学生开发了天文科创课程,课程涵盖天文台功能、生活中的天文现象、天文学史、望远镜原理及使用、太阳系探索等主题。每周五下午,由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工程师进校,通过互动实验、故事讲述、动手操作和户外观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基础天文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

记者:王梅 俞悦琦

编辑:周加姚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