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庆祝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位于海湾镇的星辉蔬菜有机园艺场场长、园艺事业部副经理顾大国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上海市劳动模范



顾大国现任星辉蔬菜有机园艺场场长、园艺事业部副经理,“顾大国新品蔬菜选育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扎根一线20余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光明集团明星员工等称号。

“做农民很好!”

种地24年,他让大家吃到品质更高的蔬菜


这是顾大国和蔬菜打交道的第24年。长期在田间地头耕作,晒得黝黑的皮肤让他收获了“黑包公”的外号。二十余载,从学徒到高级农艺师,他秉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使命,培育数个蔬菜新品种,让民众吃到更好吃、更健康的蔬菜。

2001年,19岁的顾大国中专毕业后,来到海湾镇五四农场。当时农场的条件很艰苦,什么都没有,只有收音机可以解闷。一起进来的同学们陆陆续续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他的师傅是一位退伍军人,也是老党员,给了他莫大的影响。“师傅种菜老是拿第一名,在他身上能学到很多。”顾大国说,“即使在农场,但感到人生有很多机会。劳动还是有讲究的,做个农民也很好。”

24年过去,当初踌躇满志的小伙已经成长为如今的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园艺场场长、园艺部副经理,“顾大国新品蔬菜选育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顾大国说,这两年种的地更多了,拓展到了近400亩,比起以前,现在反倒更累了。他依然坚持早晨5点多起床,5点半准时出现在田间地头,一半时间在陆地、一半时间在大棚,忙碌一整天。沐浴阳光、蒸着“桑拿”,他打趣道:“看看我的外貌,这哪是个80后,70后还差不多。”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季节限制也被打破。“上海的农业不能求大,必须要精、品质要好。”近年来,顾大国把重心放在培育高品质蔬菜上,他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院校合作,不断创新。由他领衔的“顾大国新品蔬菜选育创新工作室”多次参与实施上海市农委、科委项目,2020年以来,先后开展甘蓝、芹菜、节瓜、茄子、辣椒、鲜食大豆、鲜食玉米等十几个品种的试验示范和选育工作,育成沪茄316号、交大35号(鲜食大豆)、交大40号(鲜食大豆)、交大103号(扁豆)、花豹1号(节瓜)5个新品种,通过上海市新品种审定和认定。2023年,作为第一发明人,他还申请了“一种提高茄子耐高温的综合种植方法”的发明专利。

对顾大国来说,培育新品种的关键还是在于用心。“至少这么多品种不能乱。”他提到,做大豆考种实验的时候,需要一粒一粒把豆子剥出来计算千粒重。为此,他掉了一个指甲盖,至今没能修复。


24年来,顾大国始终在学习中积累、沉淀,学无止境。他不光与专家教授合作,还向农户讨教。“很多农户从祖辈就开始种植蔬菜,并且只种一个单品,可见他们种得有多精,技术肯定比我好。”他还跟书本学,办公室里摆满了农业相关的书籍,宛如一座小型图书馆。

“在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平台,只要深耕自己的岗位,就能出彩。”凭借着满腔热爱和卓越的成绩,顾大国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播种到收获,顾大国乐在其中。每每到了收获的季节,经历的艰辛便烟消云散。“不同植物会开不同的花,看到以后会很开心的,尤其种出没种过的蔬菜,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种出口感更好、品质更高、更安全的蔬菜,是顾大国的信条。他希望推进大棚内机械的国产化研发,也希望再多培养一些热爱农业的徒弟,让他们能够改变农业。“我争取再种20年。”他说。


报送:顾津涵(海湾镇)

编辑 :何海丹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