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印度陆军退役中将尚卡尔,在接受印媒主持人采访时声称:“如果非要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选择一个作为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可能更愿意与中国开战”。
尚卡尔这惊世骇俗的言论,让人觉得荒诞至极,就在尚卡尔大放厥词的72小时前,克什米尔山谷价值2.4亿欧元的法国阵风战机残骸还冒着烟。印度试图一击制胜的“朱砂行动”,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无情粉碎,让全世界看到了印度“万国牌”武器在实战中的窘境。
印度花了88亿美元采购36架阵风战机,本想着提升空军实力,可没想到至少3架已经折戟沉沙。消息传出,法国达索公司股价暴跌14%。印度苦心经营的军事强国形象,在实战的检验下,脆弱得就像印度街头那些一碰就碎的酥脆炸球。被击落的阵风战机残骸上,序列号001清晰可见,而这架战机正是印度空军参谋长乔达里上将的座机,这脸打的是真的毫不留情啊!
这次冲突中,印度军队的“精神胜利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莫迪政府信誓旦旦宣称“成功摧毁巴方军事设施”,可国际卫星图像却揭露了残酷现实:印度西部边境的5个空军基地跑道布满弹坑,陆军医院的屋顶都被导弹掀翻。现实与宣传之间的巨大落差,就像印度军工体系的真实写照。印度国产光辉战机,研发耗时三十年,可性能还比不上中方早已退役的歼 - 8;自主研发的阿琼坦克,成本高昂,每辆抵得上3辆中国99A,可到了高原作战却像个虚弱的病人,发动机连气都喘不上来。
印度多年来沉迷于军购狂欢,如今正在接受现实的残酷拷打。S - 400防空系统在冲突中全程沉默,只因俄制雷达根本无法识别法制战机的数据链。从以色列进口的苍鹭无人机拍到的侦察画面,竟然无法实时传输给美制C - 17运输机的指挥系统。这些装备兼容性的问题,就像把各种不同风格的美食强行混在一起,看着丰富,实际却难以下咽,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经济账上,印度的亏空同样触目惊心。印度787亿美元的军费里,23.6%都拿去发放军人养老金了,真正能投入到装备更新的资金,还不到中国军费的十分之一。当中国把90%的国防预算都砸向技术研发时,印度还在为米格 - 21这种被称为“飞行棺材”的老旧战机支付天价维护费。过去十年间,坠毁的80架米格战机,都够组建两个全新飞行中队了,这种本末倒置的投入,让印度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就像德里街头那永远修不好的路面,遥遥无期。
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已经能将隐身战机送上云端,印度唯一的国产航母却还在为舰载机配置发愁;巨浪- 3导弹射程覆盖全球,印度“歼敌者”核潜艇的导弹却连阿拉伯海都飞不出去。
讽刺的是,军事上的溃败,反而让印度催生了独特的“舆论战法”。主流媒体铺天盖地宣传“击毙200名恐怖分子”的“辉煌战绩”,却对自家阵风战机残骸照片在网上疯传视而不见;军方高层忙着把责任推给情报失误,却不愿承认进口装备的数据链根本无法协同工作。
1962年那位坚持用骑兵对抗坦克的印度将军,如今在尚卡尔身上找到了精神传承。不同的是,当年解放军的56式冲锋枪,现在已经进化成了北斗制导的远程火箭炮,而印度军队仍在“买买买”的迷途中徘徊。
当中国各类先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时,印度媒体还在为如何解释阵风战机残骸照片而焦头烂额。这不是靠几句语出惊人的访谈就能抹平的,印度若想真正提升军事力量,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不是一味地搞放狠话、虚张声势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