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多尔衮因坠马死了,他的死直接导致由他建立的权力帝国崩塌。

第2年,他的大哥阿济格被顺治圈禁并赐死。

他们二人的子嗣被削除宗籍,不再享有特权。甚至阿济格的孩子死伤一片。

两白旗的势力也受到了顺治的坚决打击,多尔衮的尸首也被拖了出来,鞭尸、暴晒、斩首。

顺治对多尔衮的恨,白山黑水都无法冲刷干净。

偏偏作为三兄弟之一的多铎没有受到顺治的严厉清算,只不过,爵位被从亲王降成了郡王,子孙后代依然享有世袭罔替的特权。

这让人十分好奇,难不成是顺治善心大发?还是另有隐情?



在1650年12月31日之前,清朝入关前后王朝真正的掌权者不是坐在龙椅上的顺治,而是成长起来的多尔衮。

摄政王的身份一变再变,最初只是叔父,后来成为皇叔父,到最后直接演变成了皇父摄政王,使得手中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出入如同帝王。

多尔衮在敛权,顺治也在成长。当一个孩子脱离了孩童气息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时候,他对权力同样表现出了渴望。

面对多尔衮独自霸占皇帝信符,拒绝跪拜行礼,甚至欺压自己母亲的行为,顺治敢怒不敢言。



1647年,同为辅政的齐尔哈郎被削职。1648年,顺治的大哥豪格被杀了。

这些全部是由多尔衮实施的,1649年,他的头上又变了一个皇父摄政王,使得他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岌岌可危的顺治没想到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多尔衮坠马身亡了。

坐上皇位7年的顺治终于在13岁的时候,体会到了多尔衮的感觉。

他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第一时间与王公大臣商议该如何处置多尔衮以及他的势力。



多尔衮生前修建的豪华陵墓还没等埋进去,就被顺治从棺材里拖了出来,又是鞭打,又是斩首,让他尸骨无存。

至于多尔衮的儿子被还给了多铎家族,女儿也被开除宗籍,至此多尔衮一脉算是绝后了。

当初多尔衮死了之后,他的大哥阿济格想接过多尔衮的职位与权力,继续为所欲为

没想到被齐尔哈朗顺势拿下,现在只能在监牢里等待死亡。

顺治地下令赐死了阿济格和他的长子劳亲,至于其他的子嗣也被废为庶人。



两白旗的其他势力也被清算,那些在清算活动当中表现不积极的王公大臣一样被顺治收拾了不少人。

满朝上下似乎形成了一股坚定的倒多尔衮势力,谁都必须发言,谁的态度都必须诚恳。

相干的不相干的,顺治都收拾了。现在还有一个死了一年多的多铎没有被清算。

按照顺治的思路,满朝文武又对多铎发起了攻击,大家都懒得数落多铎犯了哪些罪,直接以多尔衮的亲兄弟理应处死这一条就给多铎定了罪。



可与大家操作相反的是顺治的命令,他只是夺取了多铎和硕亲王的爵位,把它降成了多罗郡王,保留了他的儿子世袭罔替的特权。

到这里,对于多铎的清算算是结束了。

但这种做法让人十分不解,多铎虽然早死,可他确实多尔衮的亲兄弟,更是把持权力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没有被彻底清算。

或许原因要归结到多铎对顺治的态度,多尔衮与阿济格对顺治横眉冷对,唯独多多对顺治的态度还算友好。

有了战利品首先会供奉给顺治,多尔衮一些五刀弄枪的事多铎也很少参,甚至他与豪格关系非常亲密,这让顺治对多铎的感观有不少的改变。



虽同为兄弟,但多铎的家庭要优于多尔衮,只因他有一个身份显贵的福晋,达哲。

达哲和哲哲是同母异父姐妹,她们的母亲是科尔沁大妃,科尔沁大妃第2任丈夫是第1任丈夫的孙子索诺木。

达哲就是科尔沁大妃与索诺木的女儿,索诺木又是顺治母亲孝庄的亲兄弟。

无论是从父系算,还是母系算,达哲与孝庄的关系十分亲近。

考虑到孝庄的关系,甚至在处理多铎的时候也会手下留情。



另外,多铎不像多尔衮、阿奇格那样大权独揽,他在与其他亲王的关系上,要比两位大哥缓和不少。

硕赛、尼堪等人都是由多铎带领长大的,他们的战功也是在多铎的庇护下获得的。

对朝堂影响巨大的两白旗还在,如果把两白旗的旗主全部处理了,那么,对于拉拢腐蚀两白旗的人没有任何好处。

顺治必须留下多铎,利用对于他的仁善来缓和两白旗的矛盾,从而稳定局势。

种种因素下来之后,多铎的郡王爵位保留住,子嗣的世袭罔替特权也有了。



或许正是兄弟三人一生打拼下来的功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住了多铎这一脉。

这位开国诸王军功最大的一个人,算是在地下可以明目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