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好的养生方法就在日常的生活中。今天芳华未来分享6个古方经典养生汤,帮助大家补充元气,调理气血,增强脾胃!
注:内容仅供参考,所涉及的食疗方子仅做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指引哦。
一、羊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四君子汤,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医经典养生方,由人参、茯苓、白术和甘草四味药组成的,补元气、健脾胃、去怯弱,具有纠正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功效。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盛赞:“四君子汤,健脾养胃,温补中气,诚医门之良方也。”
【食材】
羊肉500g、人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
【做法】
1、把人参、茯苓、炒白术和炙甘草四样药材清洗后放入药袋;
2、将羊肉清洗后进行焯水,放入砂锅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和葱、姜、黄酒以及准备好的药材;
3、煲5小时左右至羊肉软烂,最后起锅前加入盐和胡椒粉。
【注意】
1、上火人群不宜服用;
2、有明显发热(体温超过38.5℃)以及长时间卧床出现虚实夹杂的人群都不建议服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二、四物乌鸡汤:调养气血
四物汤是中医里经典的补气血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合制成。有助于调养心、肝的气血,帮助缓解春末夏初的各种不适,血虚者可用来补血,血瘀者可用来活血。气血充足了,皮肤也会有弹性,帮助预防皱纹的出现。
【食材】乌骨鸡半只、当归15克、白芍药15克、熟地黄20克、川芎15克、姜5克、料酒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
【做法】
1、乌骨鸡、姜洗净备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洗净,装入双层纱布袋内备用;
2、砂锅置于火上,放入鸡、药包,加水煮沸后,撇去浮沫;
3、加姜、料酒,移至小火上炖至鸡肉和骨架松软,再加精盐、胡椒粉调味;
4、捡去药包、姜不用,喝汤、吃肉即可。
【注意】
孕妇忌用
三、四神排骨汤:祛湿健脾
四神汤出自明代《疡医大全》,是中医里经典的健脾祛湿方,平和温润,既能健运脾胃、排出湿浊,又能补中益气,改善因脾虚湿困导致的疲倦、浮肿、食欲不振等问题。
【食材】
茯苓 15 克、芡实 15 克、莲子 15 克、山药 15 克、排骨 200 克、生姜 1 块。
【做法】
1、将茯苓、芡实、莲子、山药用清水洗净,浸泡 30 分钟;
2、排骨洗净,切段焯水;生姜去皮切片备用;
3、把浸泡好的食材、排骨和生姜片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清水;
4、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5 - 2 小时,直至食材和排骨软烂;
5、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搅拌均匀即可出锅。
四、五红汤:养颜补血
五红汤是在中医古方“四红汤”的基础上增加枸杞演变而来,全称为五红补气养血汤,是一道传统的中医养生药膳。 其口味甘甜、温润,具有很好的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的作用,不只适合普通人群的养生保健,即使是放化疗后的病人也可以用它滋补气血。
【食材】
红豆20克、红皮花生2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红糖适量。
【做法】
1、红豆浸泡2小时,花生浸泡30分钟,红枣切片;
2、洗净食材,并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
3、文火煮40分钟;
4、放入适量红糖,再炖煮10分钟,煮至粘稠即可。
五、八珍乌鸡汤:益气活血
八珍汤源于古医书《正体类要》,是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合成而来,八珍乌鸡汤,出自元朝时期《瑞竹堂经验方》。用八珍汤煲乌鸡,具有气血双补,行血活血,健脾祛湿,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人体气血旺盛,脾肾健旺,不受风寒湿邪气入侵的功效。
【食材】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乌鸡500克,生姜6克,大枣10克。
【做法】
1、乌鸡脱毛后洗净,锅中水约5L,煮沸后放入放入5片生姜、生葱三条、乌鸡500克,焯水后,捞出晾凉备用;
2、将上述药材洗净,放入汤包中;
3、取净锅(最好是砂锅)掺入清水适量,然后将乌鸡、药包下入锅内,先用大火煮半小时,打去浮沫,再用微火煨一小时左右,至肉烂即可,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六、二陈汤:理气化痰
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取材有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既能燥湿利气祛已生之痰,又能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标本兼治,巧妙的把体内痰湿祛除。
【食材】
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2-3片生姜、1颗乌梅
【做法】
1、将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浸泡洗净,放入锅中;
2、加2-3片生姜和一颗乌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
1、阴虚燥咳、肺热痰黄、湿热内蕴忌用。
2、孕妇忌用。
3、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尤其长期用药或合并其他疾病者。
除了食用养生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做八段锦、慢跑、太极等温和养生的运动,补充阳气,调理身体!御君方,守护您的身体健康!芳华未来,助您拥抱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