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月31日端午节,记得“1要躲,2不空,3不贪”,家人安康少生病
今年的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相连了,节期在5月31日这天,算是来得比较早的端午节。
从今年端午节假期安排上来看,是从5月31日(周六)这天开始放假,一直放到6月2日,共3天,不调休!
端午节可是大节日,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且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流传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流传最广。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崇拜,这个时候苍龙七宿(东方青龙)在仲夏时节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因此,在上古时代,端午节是由祭龙演变而来。
还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的等设立的。
古人以干支纪年,“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被视为“重午”。并且,端午时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因此,古人认为应该通过一些仪式调和阴阳。
例如,赛龙舟寓意驱邪避疫、祈求风调雨顺;吃粽子纪念屈原,同时象征丰收与团圆;挂艾草与菖蒲寓意驱邪避毒、净化环境;佩戴香囊寓意驱瘟避疫,祈求健康长寿;饮雄黄酒寓意解毒驱虫,避邪护身;系五彩绳寓意五行相生,祈福纳吉;五毒图案饰品;寓意“以毒攻毒”,祈求百毒不侵;打午时水寓意汲取阳气,祛除晦气等。
此外,端午节这天在民间还有“1要躲,2不空,3不贪”的说法,寄托了人们望家人能够身体安康少生病。那么,具体指什么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一、端午节“1要躲”
在《滦州志》中有“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的记载。
端午节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按理说这天的习俗活动应该是特别多,为啥要“躲”呢?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一年12个月当中,农历五月“最毒”,民间称为是“毒月”或“恶月”。并且,在“毒五月”当中还有九个被认为最毒的日子,被称为是“九毒日”。
“九毒日”分别指的是五月初五、五月初六、五月初七、五月十五、五月十六、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七,其中,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天是第一个毒日,民间称为是“毒月毒日”或“恶月恶日”。
那么,为啥说五月是“毒月”呢?
这是因为,农历五月通常处于梅雨时节,气候湿热,毒虫滋生,细菌病毒繁殖加快,易引发疾病。尤其是,在旧时卫生条件不好,妇女易得妇科病。因此,古人就用一个“毒”字来形容农历五月。
所以,端午节这天父母会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家里来,一方面是回家过节,一方面也是因为梅雨时节,阴雨连连、高温潮湿,容易生病,让出嫁的女儿回家休养几天。
当然,这是旧时习俗中的说法,我们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人们在这个时候也不用特意去“躲端午”了。
我们现在说的“躲端午”,主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劳作或活动,以免中暑。尤其是对于老好人、体弱多病的人、孩童以及孕妇等,更应该重视。
二、端午节“2不空”
1、门窗上不能空
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文献《荆楚岁时记》中就有:“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时,端午节这天人们通常会在公鸡还没打鸣的清晨,去采摘长得像人形状的艾草,小心地把它采回来 ,用这种艾草来做艾灸治病,人们认为效果特别好。并且,在这一天,还可以把艾草做成小人的样子,挂在门上,能够驱赶不好的毒气,保护家里人不生病。
也有部分地区的人认为,端午正午(11-13点)采摘的艾草药效最佳,称为“午时艾”,晒干后用于全年灸疗或熏香。
另外,艾草中还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如桉油精),人们往往会在家门上、窗户上挂几株艾草,利用艾草特殊的香味来驱病、防蚊等。
2、身上不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代表五方五行,被看作吉祥色。以前端午节流行用五彩丝线系在手臂上,后来发展成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漂亮饰物,成了端午节特色手工艺品。
按旧时习俗,端午节当天,孩子们会在手腕、脚腕系上用红绿黄白黑粗丝线搓成的彩绳来驱邪。一种说法是从五月初五系到七夕才解下来烧掉;还有说法是端午节后第一个雨天,把彩绳扔到雨中,寓意让河水冲走瘟疫、疾病,带来好运 。
三、端午节“3不贪”
1、不贪吃
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按传统习俗端午节这天都要吃粽子,不同的是,南方通常会吃咸粽子,北方会吃甜粽子。
不过,提醒大家,吃粽子可不能贪多,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少吃。因为,不论是南方的咸粽子,还是北方的甜粽子,都是用糯米作为主料的,黏滞难消化。
因此,要尽量少吃和慢食和避免空腹吃粽子诱发胃胀。
另外,端午节时天气已经很热了,这个时候要适当一些清热解暑食物。比如,可以多吃冬瓜、苦瓜、绿豆、荷叶等清暑利湿的食物,少吃冰饮、寒性水果(如西瓜、梨、柚子、香蕉、山竹等),防止脾胃虚寒引发腹泻。
2、不贪凉
到了端午节时,南方阴雨连连的天气比较多,而北方则多是高温少雨。按老辈人的说法,这个时候要“养阳气”。例如,可晚睡(不晚于23点)早起(5-7点)。
另外。这个时候天气炎热,我们外出劳作或者活动时,回到家里要避免对着空调或者风扇直吹,空调温度最好也不低于26℃。并且,出汗后勿立即冲冷水澡,以防“阴暑”(暑湿内侵)。
3、不发怒
夏季天气炎热,心火易旺,要避免“情绪中暑” ,我们可以可通过听古琴、冥想、书法等静心活动来调节情绪。
总之,5月31日就今年的端午节了,不论多忙,也要记得“1要躲,2不空,3不贪”,遵守老传统,家人安康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