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然而,宠物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一批高端宠物酒店却出现集中闭店潮。有“宠物界安缦”之称的北京乐芮宠物酒店被曝疑似跑路,四川鹿克星球宠物店宣布破产清算,多地高端宠物服务机构陷入经营困局。

近年来,随着“宠物经济”的井喷,高端宠物店凭借奢华装修、会员制服务等标签迅速崛起,动辄数千元的寄养费、上万元的美容充值卡成为“富养”宠物的标配。然而,北京乐芮宠物酒店、四川鹿克星球等多家高端宠物机构接连跑路,消费者数万元预付款血本无归的案例频发,不仅暴露了行业的“泡沫化”危机,更引发了一个深层追问:当资本狂欢褪去,我们是否还能以理性与专业守护“毛孩子”的福祉?

高端宠物店的崩塌,本质是资本逻辑对服务本质的背离。以北京乐芮为例,其标榜“20万元楼梯”“法拉利接送”“699元/晚寄养”,通过高奢场景打造宠物主人的“身份符号”,却忽视了对宠物实际需求的考量,宠物的快乐源于规律饮食、安全环境和稳定陪伴,而非人类视角的奢华标签。

这种商业模式将宠物服务异化为“面子工程”,导致运营成本畸高:每月10万元房租、天价装修费用,叠加低频次的高端服务需求,使得资金链极易断裂。当会员充值成为主要现金流来源时,行业便陷入“寅吃卯粮”的预付费陷阱,最终难逃跑路结局

资本推动下的盲目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泡沫。连锁品牌“宠物家”曾融资超4亿元,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但核心商圈的高租金(占营收40%)与低坪效(单间成本280元,均价仅200元)的矛盾,最终导致其全国超20家门店关闭。这种“烧钱—扩张—崩盘”的互联网式打法,在需要精细化服务的宠物行业显得格格不入。

消费者既是高端化叙事的推动者,也是泡沫破裂的受害者。一方面,部分宠物主人将“富养”等同于高消费,盲目追求“宠物界安缦”等概念,甚至为一只法斗犬累计充值十万元6;另一方面,预付费模式下的风险被严重低估。北京乐芮跑路后,消费者卡内余额无法退还,维权时却发现企业早已转移资产,法院执行陷入僵局。更隐蔽的风险在于服务质量的空心化:某高端宠物酒店因忽视防疫管理,导致多只宠物交叉感染疾病,却因缺乏专业应对能力推卸责任。

此外,“免费领养”等营销套路进一步侵蚀信任,商家以“领养免费”为诱饵,强制捆绑高价用品消费,甚至通过虚假评价诱导充值。客户领养后被迫签订长达18个月的消费协议,违约需支付天价赔偿金。这种“伪公益”模式,将宠物异化为敛财工具,背离了人与动物情感联结的初衷。

行业亟须建立预付费资金存管制度,防止“跑路”引发的群体性维权;明确活体交易检疫标准,严打“星期宠”等欺诈行为。消费者则需摒弃“贵即好”的误区,优先考察门店的专业资质(如C级美容师认证)、服务透明度(如全程监控)与动物福利保障(如防疫措施)

宠物行业的泡沫破裂,恰是一次价值重估的契机。当资本退潮,那些真正以宠物福祉为核心、以专业服务为根基的机构,终将在市场中立足。正如从业者所言:“照顾宠物比照顾孩子还难,需要沉下心的关爱而非浮华营销”。唯有将“富养”回归到对生命规律的尊重、对专业服务的敬畏,人与宠物的情感纽带才不会被资本游戏所透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