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成年间,有位痴迷求道的江老头儿,他身怀吹笛绝技,时常在永乐县灵仙阁附近徘徊,寻觅那虚无缥缈的得道之法。
一日,江老头儿来到阌乡县,酒过三巡后,醉意醺醺地倒在盘豆馆东面路旁的大槐树下,沉沉睡去。
天将破晓时,一阵脚步声传入他的耳中。朦胧间,他睁开双眼,只见一个身高丈余、长着毛手的怪人走到槐树旁。怪人伸手摸了摸江老头儿,随后在大槐树上轻敲几下,高声说道:“荆山馆里的二郎来看大哥啦!” 大槐树竟发出低沉的声音回应:“有劳贤弟特地来访。”
荆山二郎好奇问道:“大哥打算啥时候辞去这大路上槐王的位子呀?” 大槐树叹了口气:“还得等一百八十年呢。” 荆山二郎有些着急:“还要等这么久!你为啥不趁着打雷时,自己拔地而起,去做那栋梁之才?” 大槐树语气坚定:“麻雀和老鼠都惜命,我又怎能轻易冒险!” 荆山二郎听了,不屑地抛下一句 “老兄真不懂事儿”,便转身离去。
天亮后,江老头儿起身,当天就赶到了阌乡县荆山馆。他一眼就瞧见天井里那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槐树,隐隐透着神秘气息,心想这定是荆山二郎。到了夜里,他摆上酒肉,虔诚祭奠:“昨夜听见槐神与大槐王交谈,恳请槐神与我一叙。” 荆山二郎认出了他,开口道:“你有何事相求?” 江老头儿赶忙说出自己学道求师的心愿。荆山二郎指点道:“你去荆山寻找鲍靓仙师,若能见到他,必有得道之机。”
江老头儿谢过荆山二郎,次日便踏入荆山。一路翻山越岭、顺流而下,终于寻到了鲍靓仙师。他激动地跪地叩首:“我一心向道,又酷爱吹笛,还望仙师指点!” 仙师让他吹奏一曲。笛声响起,清逸激昂,仿佛将山泉都引了出来,连天空中的雁群都被吸引得低飞盘旋。
仙师听罢,赞叹道:“你吹笛技艺高超,可惜用的只是普通竹笛。我送你一支荆山玉笛,勤加练习三年,定能引来洞中神龙。” 接着又说:“神龙会送你一颗明珠,用醍醐煎三日,小龙们便会头痛,自会拿化水丹来换。服下化水丹,你就能成为水仙。” 说完,将玉笛递给了江老头儿。
江老头儿拜别仙师,日夜苦练。三年后,他带着玉笛来到岳阳。当时正值大旱,夜晚,他登上圣善寺经楼,吹奏起玉笛。悠扬的笛声划破夜空,洞庭湖中顿时飞出无数神龙,云雾缭绕间,围绕经楼盘旋。一条老龙缓缓飞来,口中衔着一颗明月珠,恭敬地献给了江老头儿。
江老头儿依言用醍醐煎熬明珠。三天后,果然有一条龙化作人形,捧着小玉盒,盒中正是化水丹,跪地恳请赎回明珠。江老头儿归还明珠,毫不犹豫地服下化水丹。刹那间,他的面容变得如同孩童般年轻,踏入水中,身上竟滴水不沾。此后多年,天下洞穴他皆游历,而那年轻的容颜,却始终未曾改变。
——出自唐代戴孚《广异记》
鲍靓乃东晋奇人,相传其五岁时便称自己本是曲阳李家儿,九岁堕井而亡,后经父母查证属实;他博学广通,精通天文、阴阳卜筮,兼修道教与儒典,曾入海遇风以煮白石充饥;官至南海太守,日理政事,夜晚常乘由鞋所化之燕,前往罗浮山与葛洪研究仙术;其师承说法众多,有左慈、阴长生、谌姆等,还将女儿许配给学生葛洪,对葛洪在道教领域的成就影响深远,最终享年百余岁,有传言称他尸解成仙,成为掌管地下世界的鬼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