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我认识某校一位优秀的中层干部李主任,他告诉我,当老师时,觉得中层干部就是“传话筒”“管闲事”的,等自己当上中层才发现,这活比上课累10倍!
他说,从普通老师到优秀中层,要经历5次“脱层皮”——就像游戏里的“转职任务”,每过一关,才能解锁新技能。
下面是他的经验分享:
脱第一次皮,从“教书匠”到“大管家”——别只盯着自己的课,得操心整个年级的事儿。
李主位说,当老师时每天琢磨“怎么讲好这节课”,后来当中层刚上任还在纠结“我的公开课咋设计”,结果年级组的课表排错了都不知道;
看到老师上课迟到,心想“反正不是我班的”,直到校长把他叫去骂:
“你这个主任怎么当的?”
半年后,他有脱了“一层皮”的体验——
开始操心“整个年级的成绩怎么提”,而不是“我班成绩怎么提”;
排课表时会想:
“张老师腰不好,别排连续三节课;李老师家离学校远,尽量安排上午的课”;
开会时主动说:
“咱们年级下周搞个‘错题共享会’,每个老师贡献3道典型题,印成小册子发给学生”。
脱第二次皮,从“传声筒”到“规划师”——别等领导说啥才做啥,得学会“想在领导前面”。
李主任告诉我,刚上任中层干部那会,领导说“搞个读书活动”,马上发通知:
“各班级明天交10篇读后感”,结果老师抱怨“没时间”,学生抄网上的应付;
期末总结时,只会说“这学期我们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说不出自己干了啥实事。
现在不一样了。
开学前主动找校长:
“这学期想搞‘每月主题阅读’,3月读科幻,4月读历史,每个月配一场读书分享会,您看行不?”
做计划时先问:
“这件事做了,能让学生有啥变化?老师能得到啥好处?”
比如“搞阅读活动能提升作文分数,老师带得好的,期末评‘阅读导师’拿奖金”。
脱第三次皮,从“救火队员”到“问题侦探”——别等事情闹大了才管,得学会“提前挖雷”。
李主任说,刚上任那会,学生打架了才去处理,家长投诉了才去沟通,老师闹矛盾了才去调解;
每天忙得像陀螺,却总被领导批评“缺乏主动性”。
现在,他每周花半小时逛逛各个班级,看看有没有“异常信号”——某个学生突然不说话了,某个老师批改作业越来越潦草......
提前制定“预警方案”:
比如“学生冲突应急预案”“家长投诉处理流程”,贴在办公室墙上,遇到问题按步骤解决,不用慌慌张张找领导。
脱第四次皮,从“任务机器”到“团队家长”——别只盯着“活干完了没”,得看看“人累不累”。
李主任告诉我,刚上任时,布置任务时只说“今天必须完成”,不管老师手头有没有其他活;
评优评先只看成绩,不考虑老师的辛苦付出,结果团队怨气冲天。
现在,分配任务时问:
“这个项目需要啥支持?我帮你协调资源”;
发现老师脸色不好,主动说:
“今天我帮你看班,你去休息半天”;
评职称时帮年轻老师改材料,带老教师学新技术:
“王老师,我教您做PPT,下次公开课肯定能用得上!”
脱第五次皮,从“老学究”到“弄潮儿”——别死守“以前都是这么干的”,得试试“现在流行啥”。
李老师说,自己刚上任中层干部那会,教研会上他说:“我们当年都是手写教案,现在搞电子备课有必要吗?”。
学生想搞社团活动,直接拒绝:“好好读书,别整那些没用的”。
现在,他带头尝试“项目式学习”:
“这月咱们试试让学生自己设计‘校园节水方案’,物理、化学、美术老师一起带”;
引进“积分制管理”:
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帮同学讲题都能攒积分,换“免作业卡”“和校长吃饭机会”;
组织老师去参观网红学校:
“人家的教室都没讲台了,老师站着和学生一起上课,咱们也试试?”
听了李主任的介绍,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概括起来,就是优秀的中层干部:
别装大爷——别觉得当了中层就高人一等,见老师打招呼,帮学生捡过地上的纸,大家才服你;
别当老好人——该批评就批评,但要注意方法:“你这节课设计挺用心,要是能多让学生开口说,效果会更好”;
别闷头干活——每周花1小时和校长汇报进展,不是“表功”,是让领导知道你在解决啥问题:“最近在抓作业分层,已经试点两个班,下周给您看对比数据”。
当你发现自己从“被老师背后吐槽”到“被主动问经验”,从“领导眼里的透明人”到“遇事第一个想到的人”,恭喜,你熬出头了!
你当中层时
哪次“脱层皮”最难忘?
欢迎留言聊聊
让新手少走弯路~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郭务强教坛漫拾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