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河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32岁父亲永远沉在了浑浊的河水里。5月11日那场救援持续了整整四小时。不会游泳的父母接连跳入三米深河道。
母亲和儿子被群众用树枝拖上岸时。
父亲已经消失在湍急的漩涡中。
警示牌就立在二十米外的堤岸上。周末露营的家庭根本没注意看。
我个人认为监护责任不能全推给家长。公共水域防护网为何总是形同虚设?今年全国已发生127起青少年溺亡事件。
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3%。救援专家说黄金时间只有90秒。但乡镇救生设备平均覆盖不足30%。
有网友晒出带孩子野泳的照片。评论区立刻吵成两派。"谁家孩子不调皮"和"作死别连累救援队"。
河道管理处说防不住翻越护栏的。商场里儿童乐园都配六个救生员。
野景点却连个哨子都没有。那个获救男孩现在不敢靠近任何水域。
他总问妈妈"爸爸是不是被我害死的"。
心理医生说创伤后遗症会伴随终生。保险公司数据显示溺水占意外理赔38%。
但九成家庭没买相关险种。父亲节促销广告还在循环播放。
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怎么过节?凉山州去年装了智能防溺水警报器。溺亡人数直接降了六成。
科技手段明明可以救命。
推广速度却慢得令人费解。
每次出事都强调"加强安全教育"。但安全设施投入永远排在最后。那个空荡荡的救援杆还在岸边立着。
它本可以拉住年轻父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