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外面忙了一天,现在有时间写今天要写的文章。
先看下面这则新闻。
标题其实就表达清晰一切了,黑龙江绥化多名基层干部假冒残疾骗取补贴。最离谱的是,一个重点高中的副校长竟是言语残疾。
这个新闻的内容看罢,是非常荒诞,甚至魔幻的。
诸如,这些残疾人涵盖了多名乡镇,社区的领导,还有多位教育系统的领导,包括庆安县第一中学副校长,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位,全国模范教师杨立臣和他的妻子也都成为了残疾人。
举报人介绍,杨立臣作为特级教师,用来骗取国家补贴的残疾证竟显示是言语残疾二级,对此他感到难以理解,到现在也没有公布这些残疾证是怎么办下来的难道言语二级的能成为人民教师,这也太讽刺了!
二,
这件事是不是很讽刺?
我的观点有二:
一是,不久前我看到的一则新闻,大意是一个左眼失明,左耳失聪又不幸遭遇家暴,起诉离婚,打算到残疾人工厂工作的女子去办理残疾证,结果却办不下来,残联给出的答复是只有双眼残疾才可以办理。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好好的人,干部们轻易的就可以办理残疾证,而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却无法办理?那么这个办证的又是哪个单位,这个时候相比于这些冒充残疾人的家伙,办证的显然更恶劣!
还是说,这代表着已经公开这世间的很多规则都是为普通人定制的。
其次,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名额也就这么多,当那么多的残疾证都被基层的干部占用了,真正需要的人一定是办不下来的。这个社会很多时候的残忍就是这样,另一种形式是农村里的贫困户,看一眼村长和主任的亲戚大多都是贫困五保户,真正需要帮扶,饭都吃不上的老人永远无法在名单上。
这是不是很恶?我印象很深的是几年前去北方某地,席间几个当地的人喝酒喝大了,说话也云山雾绕,我才知道坐在边上一只倒酒的一个中年人是当地某村的主任,印象很深的是勾肩搭背说给咱什么大姨办了贫困户,虽然大姨家里不缺这点,但作为晚辈咱的心意得到位。
看见没有,这就是什么生态,贫困户这样,残疾证这样,一切都这样,那么这世间还有真理吗?
答案是没有的,也是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想起我一篇文章下面的这则留言,我就无言以对。
很显然这个留言的小丑生活不一定是大富大贵,也是有可能将来落个残疾无法办理残疾证的那种,但面对现实中你对现实阴暗的一些批评和思考,它们却永远是最有力的维护者。
因为它们觉得你批评就是不爱国。从来没想过公平,阴暗的角落是需要有人讲出来的。
三,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样讲辐射面太大了,这世间有着太多的规则,不能因为一个就否定了很多。
是的,好!
看下面这个不算是大事的新闻。
大意是一个女子存钱,结果被ATM机吞了4000元,然后钱没了要找,但不曾想非常的麻烦,闹上了媒体,涉事银行才回应说,已经检查机器,并无异常。
而相关部门的答复则是,属民事纠纷,已转相应部门。
看见没有,
评论区的第一条是,个人的钱被吞了属于民事纠纷,取钱多出了就属于刑事责任。
很多人疑惑,为何同样的一个事件,为何处理的是两个不同的方式?
这是不是双标,又算不算规则的执行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
是不是很讽刺,也很悲哀。
四,
最后说一句不显摆的话。
我有很多年的时间是那种完全可以跳脱出规则来行事的人,诸如在那个野蛮发展的岁月里,我可以拿到过收费站都不用交费的车牌,有人亲手送到我那里,但我一次都没有用过。
诸如,我去住一些什么招待啊,人防啊什么的那些大酒店,现在这种酒店在山东地区依旧很多,不要看是服务员,人家都是有编制的。也就是说我当时去到这些城市这些酒所谓的酒店是不需要花钱的,但我也是一次都没有去住过。而是宁愿自己掏钱去住一个很小的酒店,搞的什么人都觉得我不合群。
事实上我就不是合群的那一类,看现在因为这个原因,比较潦倒。但潦倒,我不嫉恨,也不扭曲,而是心有坦然,我身边的朋友现在都觉得我好相处,包括一些第一次见面的读友,见到我都是天然的熟悉感。
那么问题来了,像上面这个留言大格局,以及下面这类朋友们。
我想问的一句是,当你们具备可以践踏规则,跳过束缚的机会时,你们能做到我这样吗?
这是一个良心话,需要摸着心口说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