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秦公一号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陕西宝鸡雍城秦公陵园,发掘便花了十年之功,虽多次被盗,仍有许多中国之最。



1、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先秦时期最大的墓葬,东西长300米,总面积5334平方米。

2、我国古代殉葬人最多的墓,其中箱殉72人,匣殉94人,墓道填土中还有20具人牲,共186人。

3、迄今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4、主椁室两旁的巨型木柱,是发现最早的木碑,下葬时穿绳牵引棺用的,是墓碑的源头。

5、出土了最早的有完整铭文的石磬,通过铭文知道是春秋晚期的秦景公的墓葬。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结盟、嫁娶、战争、和谈,关系错综复杂,秦国与晋国的关系先是“秦晋之好”,后反目成仇,相互攻战,在春秋晚期又“秦晋不相攻”。


第三部分兴动天下

一、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中的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纵观春秋时期,晋国到晋文公时期成为中原的霸主,从632B.C.的城濮之战到482B.C.的黄池之会,霸业持续了150年,春秋中晚期中国政治的主旋律就是“晋楚争雄”。

秦国则在秦穆公时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也曾强盛一时,但整个春秋时期受阻于强晋,未能东进。


二、晋国霸业

以山西出土的其他诸侯国的器物展示了晋国的扩张路径。

1、侯马上马墓地M13蟠龙纹方壶

上马墓地M13时间为春秋中、晚期之际,出土了一对方壶,形制相同。


通高90厘米,两兽状耳有套环,透雕高圈足,壶盖、壶肩和壶身都有四只龙形附兽。

壶颈上纹饰有两组,上面是方形叶,内填微凸的“口”形和眉状纹,下面是窃曲纹,都以雷纹打底。


腹部主体纹饰为蟠龙纹,一面两只,互相盘绕,龙身上装饰鳞纹,两龙正中还有两条小蛇盘绕,身上为双线装饰,龙身下有凤鸟和蛙纹。


这座墓出土丰富,两件徐国的庚儿鼎也是此墓出土。

三、秦霸西戎

展示了秦国春秋时期称霸西戎,以及所灭小国的器物。

1、毛公旅方鼎

毛国是罕见于史籍记录的国家,目前通过铭文确知的毛国青铜器仅有八件,其中有陕西岐山出土的周宣王时的毛公鼎,铭文497个字是我国青铜器之最,现藏台北故宫。



毛公旅方鼎是传世青铜器,现藏上海博物馆,是西周中期周穆王时器,铭文中的“毛公”与班簋中的“毛公”是一个人。


毛国始封君为毛叔郑,是周文王之子,封地在镐京附近,后毛国随平王东迁到洛阳一带,516B.C.毛伯因参与周王争位失败而出奔楚国,毛国灭亡,其后世子孙以毛为氏。另有典籍记录毛国为秦所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