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主办的《读懂尚书》读书分享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大者学社·安吉书院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书内容展开深入研讨。
分享会由大者学社·安吉书院负责人胡红阳致辞开场。胡红阳表示:“本书既尊重原著,精准注疏,又突破传统训诂模式,以通俗幽默的故事语言,将艰深典籍转化为大众可感可知的文化养分。”
《读懂尚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分25章252小节,每节千字左右,相对独立。读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品读,随时放下,“每天十分钟,学到上古先贤智慧”。本书作者严明在分享中坦言,创作源于对国学的热爱。“《尚书》古奥难懂,可越是古奥难懂,就越能吊起我的学研胃口。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学习《尚书》原文(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而且广泛研学与《尚书》有关的重要学术著作与历史故事传说,在此基础上开始对《尚书》内容进行梳理、研究,并把自己的心得和发现记录在案,再把这些零散乃至杂乱的记录精简、系统化为书稿雏形,又多方征求意见,最后定稿成书。”
河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文艺学教授曹桂方认为,“作者在借鉴吸收历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抛开了古文、今文之争,也未沉于版本、文字的学术争辩,而是独辟蹊径,在《尚书》的基本框架内,根据其思想内容对重点章句加以注释和解析,采用现代语言点燃《尚书》的时代意义。给人以平易、亲切、幽默而又风趣之感,让人不忍释手而欲一睹为快。”
著名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月亮认为:“作者用自己的角度把《尚书》捋了一遍,捋得特别好,打破了古文经、今文经的壁垒,把《尚书》最好的精华萃取了出来,语言幽默,让人轻松阅读。”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怀通教授认为,“向大众解读《尚书》太难了,它要求作者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严明先生无疑是合适人选。作为一位从业近30年的媒体人,他习惯运用介于新闻、评论和散文之间的笔触,讲事论理均是娓娓道来。从人性角度剖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让人耳目一新。”
摄影:赵娇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