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阿公,你们来啦,先坐下等一会儿,我们今天吃云吞。”3月7日11时30分,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十佬巷热闹非凡。村里的老人们结伴而来,志愿者李雪玲热情招呼,大家围坐在一座小民房前,唠着家常,一片其乐融融。


老年人爱心饭堂

这里便是泗洲村老年爱心饭堂。每周五、周六中午,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在此免费享用爱心午餐。而这个爱心饭堂的发起人,是退休后来此定居的热心人士萧英梅。

63岁的萧英梅退休前在新疆工作,退休后为与在梧州工作的儿子一家团聚,跨越千里来到梧州。起初,泗洲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吸引她常来游玩,渐渐地,她从游客变成了常住“村民”。

春节前夕,萧英梅经过深思熟虑,找到泗洲村“两委”干部,提出筹办老年爱心饭堂的想法,立即得到众人支持。“从找场地、布置饭堂,到购置桌椅和餐具,我们全力支持萧英梅。”泗洲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慧贤说,别看饭堂小,它可是传承孝道、弘扬新风的重要阵地。为此,村“两委”向各村小组发通知,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泗洲村老年爱心饭堂于2月21日正式运营。

厨房里,灶台炉火正旺,热气腾腾的骨头汤香气四溢。煮云吞、下面条、撒葱花,再浇上浓郁的骨头汤,一碗碗诱人的云吞面陆续出锅,送到老人们面前。“真的很感谢你,让我们能常聚在一起,这爱心饭菜吃得心里暖乎乎的!”老人们紧紧握住萧英梅的手,连声道谢。“大家吃得开心、舒心,我所有的努力就都值了。”萧英梅说,如今爱心饭堂已吸引多名村民和社会人士参与,还收到社会捐赠的食材和资金支持,未来计划拓展送餐服务,服务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她有信心把这件好事坚持下去。

泗洲村老年爱心饭堂的创办,不仅是村里老人们的幸福源泉,更是泗洲村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动体现,也是长洲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泗洲村积极响应长洲区移风易俗号召,在文明乡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


开展传唱下俚歌表演

打造多元阵地,传播文明理念。在文化宣传方面,融合地方特色非遗下俚歌,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风气的内容编入歌词,创作出10余首新下俚歌,在“我们的节日”“长洲镇下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传唱,还在泗洲下俚文化传习所向学生传授,吸引众多民间文艺爱好者团体自发参与。在制度建设方面,作为长洲镇探索集群制管理的试点村,围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完善村规民约,实施“集群制管理+股改分红”模式,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引导村民文明操办婚丧嫁娶。在设施建设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馆一基地等为平台,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土白话”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进行宣传,2024年发出倡议书600多份。


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

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乡村风貌。泗洲村将“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一环。镇、村干部入户家访、召开党员大会,争取群众支持。2024年,以“品字三洲-西江鼓浪屿”疍家文化园项目和广西文旅大会的契机,泗洲村修建了两处星级公厕,改造了多处岛上农房外立面,极大提升了泗洲一组、二组的环境。除此之外,常态化开展农房建设管控、车辆停放和流动摆卖整治工作。

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文明风尚。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各类先进农户120多户,激发群众争先创优的热情,发挥好家风家教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辐射周边亲朋好友。

点滴行动汇聚成文明长河。如今,长洲区已培育出众多先进典型,成为自治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县(市、区)。泗洲村正以一个个生动的实践,奏响文明乡风的新乐章,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大地绚烂绽放。

来源:长洲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