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签约,今后双方将通过联合申报国家级课题、构建临床—教学数据库等合作方式,重点攻克慢性病管理、老年照护、智能护理技术等关键领域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护理指南,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据了解,此次合作将构建“问题导向—协同攻关—转化应用”的闭环:共同组建科研团队,聚焦“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命题,例如将医院的慢性病管理数据与学院的健康行为理论结合,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将智慧护理设备的临床使用反馈转化为适老化设计的优化依据。院校双方将共享科研数据与资源,让研究始于临床、终于服务,实现“把论文写在护理实践的大地上”。

今后,光华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将打造三大创新机制,构建三大平台→

三大创新机制

课程内容的“双向赋能”——学院将把医院的典型案例,如多学科会诊中的护理决策、复杂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等,转化为情景化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触摸真实的临床情境;医院则将引入学院的循证护理、人文护理等前沿理论,形成“临床经验升华为教学案例,教学成果反哺临床实践”的良性循环。

师资队伍的“双通道成长”——实施“临床护理专家进课堂,教学骨干驻病房”计划:医院选派资深护理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将导管维护、危重症护理等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学院教师定期到医院进修,参与疑难病例讨论,把最新的护理理念融入临床带教。通过双方进修学习,力争打造一支“既能上讲台授业、又能下病房解惑”的双师型队伍,让学生从入学起就浸润在“学院—医院”双主场的培育环境中。

实践平台的“全周期贯通”——从大一的小学期见习到毕业前的通科实习,将继续构建“早期接触临床、全程融入临床”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医疗场景中理解护理的专业性与人文性,例如参与慢病管理门诊等特色项目,提前培育“基于证据的决策能力”和“有温度的照护能力”。

三大平台

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光华护理高峰论坛”,聚焦老年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等护理领域,邀请专家共议行业难题,让基层护理工作者也能聆听前沿声音。

素质教育平台——联合开展“南丁格尔精神研习营”“护理创新工作坊”等活动,将医院的抗疫英雄事迹、护理技术革新案例转化为职业素养教育的生动教材,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护理人。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临床—教学—科研”的动态数据库,实时共享最新指南解读、技术标准与创新成果,让每一位护理同仁都能在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中保持知识更新,真正实现“一次合作、全员受益”。


图片来源于光华医院

撰稿:赵 立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