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宣称“印度的行动让巴基斯坦震惊不已”,这番言论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群嘲。印媒暗示,该行动或指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部署调整,包括特种部队调动、高精尖设备投入,但开源情报显示,近期冲突中印度损失6架苏-30MKI与阵风战机,而巴基斯坦保持零战损,形成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
网友的辛辣评论直指问题核心。有人调侃“巴基斯坦的震惊,源于用三百万美元的霹雳-15E导弹,击落2.4亿美元的阵风战机”,也有人讽刺“印度摔机传统再创新高,这次终于‘摔’出了‘性价比’”。事实上,印度长期奉行“高价低质”的军购策略,尽管坐拥阵风战机、S-400防空系统等天价装备,却因后勤维护混乱、战机超龄服役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战力。2023年印度审计署报告披露,全军68%战机超期服役,维修体系漏洞百出,此次战损实为积弊爆发。
反观巴基斯坦,其依托中国军工体系的“体系化作战”优势凸显。歼-10C搭载的霹雳-15E导弹不仅射程比印度“流星”导弹多出50公里,且通过接入北斗卫星系统实现战场单向透明。正如军事专家所言,“印度买装备追求品牌,中国输出的是作战体系”,这种降维打击让印度的“纸面优势”不堪一击。
莫迪的高调表态背后,或暗藏国内政治算计。临近选举周期,其试图通过强硬姿态凝聚民族主义情绪,却忽视了巴基斯坦的防御韧性。国际舆论对此普遍持批评态度,美国媒体嘲讽印度“用最贵装备打出最差战绩”,法国军火商也悄然撤下“阵风无敌”的宣传语。这场风波不仅暴露印度军事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更警示国际社会:在现代战争中,单纯堆砌高端装备无法替代系统性作战能力,而政客的“政治作秀”终将被现实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