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去中国,我已经死了”:

这位新西兰男子在上海捡回一条命

“我才50多岁,身体还不错,怎么可能就要准备后事?”

57岁的新西兰男子Dale De Penning,原本是奥克兰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事业顺利、家庭幸福,本打算在几年内退休,享受安稳人生。可谁知,一场家庭旅行之后,他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


这位新西兰普通男人,最后竟在中国,靠着一项尖端医疗技术——CAR-T细胞疗法,从癌症的鬼门关里逃回来。

一场“腹部按摩”,揭开癌症真相

2023年,一次前往菲律宾的假期归来后,Dale开始出现肠胃不适。起初他以为只是水土不服,自行吃了几天抗生素,结果疼得趴在办公桌上无法动弹。


他尝试去做按摩缓解不适,按摩师一句玩笑:“你肚子里像怀了三个孩子。”让他起初觉得滑稽,但当对方引导他去触摸腹部的肿块时——他知道不妙。

第二天,他立即做了检查,结果宛如晴天霹雳。

“你的腹腔里有一个足球大的肿块,还有两个藏在肾脏附近。”

确诊结果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癌,进展迅速。

新西兰治疗失败,只剩“几个月可活”

从2023年9月开始,Dale接受了长达10个月的化疗,但疗效极差。医生明确告诉他:

“你不适合干细胞移植了,治疗也走到了尽头。你或许只剩几个月的时间。”


Dale有三个孩子——22岁的女儿,20岁和18岁的儿子。他根本无法接受“准备后事”的现实。

“我才50多岁,还没到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不能就这样死去。”

把希望寄托中国:上海CAR-T疗法成“最后一搏”

就在新西兰医生建议他接受姑息治疗时,Dale偶然了解到了被称为“活药”的CAR-T细胞疗法


这种先进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武装”病人的免疫细胞,使其成为“猎杀癌细胞”的尖兵。


这项技术在美国和中国被广泛使用,但在新西兰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费用高昂,排队时间漫长。

而在中国,CAR-T已经实现普及化,价格更低、治疗窗口更短。

Dale立刻联系上了上海一家医院的血液肿瘤专家,视频问诊后,他决定立即赴华接受治疗。抵达那天,医院派车从浦东机场直接接入病房。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

“像爆米花的味道”与剧烈副作用后的奇迹时刻

CAR-T治疗并非轻松之旅。

医生从他体内提取免疫细胞送往实验室改造,几周后,细胞被大规模复制成“超级杀手”,回输体内。


那一天,他记得特别清楚:

“输液时闻到一种类似爆米花的气味,但我觉得味道刺鼻,只能狂喝水压过去。”


随后几天,他经历了高烧、剧烈头痛、甚至情绪崩溃,在无菌病房蜷缩成一团,“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但一切的代价,终于等来了回报:

三个月后,体检报告显示——癌细胞已经完全消失。


从“续命”到希望:中国成为新西兰癌症患者的“远方灯塔”

Dale的故事并非个例。

据《上海日报》报道,他在病房隔壁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新西兰、同样叫Dale的血癌患者——这位前警察也是第二次来上海做CAR-T。


在新西兰的Givealittle网站上,越来越多的血癌患者正为赴中国治疗筹集资金。

他们的目标,指向同一个地方:上海


奥克兰大学血液科医生Rodger Tiedemann指出:

“CAR-T是改变游戏规则的疗法。对于DLBCL患者来说,接受CAR-T后,约40%的人可获得超过五年无病期,这在临床上就算是治愈。”

而如果不接受这种治疗,许多病人可能只剩几周生命。


从鬼门关回来,Dale的生活重启了

今天的Dale,虽然仍需间歇性输血,但他已经恢复到可以徒步奥克兰Mt Eden、钓鱼、和妻子计划下一次“真正的旅行”——而不是医疗之旅。


“如果我没去中国治疗,现在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他曾想象自己会在家人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如今,却在中国打开了“第二人生”的新篇章。

“这不是奇迹,但是科学带来的新生。它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在生死之间,他选择了飞往远方。

他并非在逃避命运,而是在创造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对于那些正面临重症、对传统疗法无望的人来说,CAR-T不只是治疗,更是一线希望。而中国,正是那束光亮的起点。


你是否愿意为了活下去,赌上一切,飞越半个地球?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