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湿地保护遇上循环经济,一场充满创意与责任的科普盛宴正在山城悄然展开。即日起至5月20日,由宝马中国与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主办的“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在重庆科技馆A区临时展厅免费开放。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生态知识的狂欢,更是一次企业与公众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深度对话。

湿地:地球的“隐形守护者”


你知道吗?中国96%的可用淡水资源由湿地涵养,这片“地球之肾”每年默默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成为对抗气候变暖的天然屏障。然而,湿地的脆弱性也敲响了警钟——一旦破坏,全球变暖将加速失控。展览通过沉浸式互动装置,将湿地的生态功能转化为直观体验:观众可亲手操作模拟湿地固碳系统,或见证废弃矿泉水瓶“变身”潮流T恤的全过程。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让环保知识不再晦涩,而是充满趣味与温度。

循环经济:从概念到生活的革命


自2004年“循环经济”写入国家文件,中国已在这条路上深耕21年。展览以时间轴形式回溯这一历程,并犀利指出:2017年全球自然资源消耗量突破千亿吨,唯有循环模式能破解资源短缺与气候危机的双重困局。宝马的实践成为鲜活案例——从1973年设立全球首个车企“首席环境官”,到加入“1.5℃控温目标行动”,再到用回收材料打造汽车零部件,这家百年车企正将“责任豪华”刻入基因。

宝马的“中国答案”:责任与创新的交响


“家在中国,不止于销售,更在于行动。”宝马中国公关部负责人表示。展厅一角,辽河口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影像记录揭示了宝马爱心基金的三年坚守:通过“BMW美丽家园行动”,企业不仅资助生态修复,更以“参与+体验+学习”模式吸引公众成为保护行动的一员。而今年上海车展亮相的宝马新世代车型,则用电动化与数字化技术,诠释了“可持续豪华”的未来图景。

加入这场绿色革命


展览尾声,观众可扫码生成个人“低碳承诺书”,或通过VR技术“漫步”虚拟湿地,感受自然与科技的共生之美。正如展览标语所言:“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唯有长期主义方能致远。”这场科普盛宴不仅属于生态爱好者,更属于每一位渴望为地球未来出力的普通人。

这场展览最动人的,或许不是尖端科技或宏大叙事,而是它将“可持续发展”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选择。当孩子指着用塑料瓶再造的展品问“我们也能这样做吗?”,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