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日前,记者从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在“2024年度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评选中,该市劳务品牌培育工作入选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丽水市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近年来,围绕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目标,通过组织链、技能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丽”字号劳务品牌矩阵,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数据显示,丽水市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已达67万人,年创经济效益1200余亿元,助力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全体居民三项收入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一。
做强组织链,变“各自为政”为“跨山统筹”
“全市已培育县级以上劳务品牌14个,涵盖一二三产,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丽水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水将劳务品牌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的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和专家库,设立劳务品牌专门管理机构,指导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推动劳务品牌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家乡对我们如此重视,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感觉回到丽水就是回了‘娘家’。”成立丽水市商超联合会建议者之一、在南京创业的丽水商超人代表唐成锁说。2022年,丽水市商超联合会成立,标志着丽水商超人从“县级抱团”走向“市级联合”。丽水市商超联合会发挥聚合作用,凝聚丽水商超人积极参与产业转型。
目前,全市已设立缙云烧饼办等专门管理机构14个,成立丽水商超联合会等协会9个,认定“青瓷工匠”“松阳茶师”等市级劳务品牌14个,形成“一县多品”“县县有精品”的发展格局。
创新技能链,变“卖力气”为“凭技能”
为提升从业者技能,丽水以培训为切入点不断壮大劳务品牌“人才池”,将劳务品牌培训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创新“共富工坊+技能创富”模式,建立“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共富工坊”三级培训体系,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培训24万余人次。
“多亏了这个‘畲乡经理’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让我们不仅免费提升了学历,还能考取技能等级证书。”杭州景宁商会秘书长林昌栋说。2023年,“畲乡经理”举办第一批成人职业高中教育学习,通过6个月的学习能够取得成人职业高中文凭。
为打通人才发展通道,丽水还开发了“龙泉铸剑师”等3个国家职业标准,龙泉青瓷拉坯、刻花等35项省级规范,提高劳动“含金量”。同时,结合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劳务品牌技能比武等活动100多场,有力推动劳务品牌技能人才培养。
目前,丽水市劳务品牌技能人才达30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总数超过一半。
延伸产业链,变“群体先富”为“整体共富”
丽水以就业增收为目标,一方面,推动劳务品牌抱团“走出去”,“缙云烧饼”全球开出8000多家门店,“丽水商超”全国开出6.2万家。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劳务品牌能人返乡入乡创业,累计吸引回乡创业近700人,带动就业5000多人,被浙江省人社厅授予全省唯一的“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山区实践基地”称号。
“以前都是我们羡慕云和梯田的景区村村民,没想到现在我们村的老房子也有了租金收入。”丽水市云和县安溪畲族乡下武村党支部书记蓝陈高说。云和县在“云和师傅”劳务品牌带动下,有1.5万名农民从事异地综合开发。近几年,该县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大量“归乡人”陆续在家门口办起了产业基地,既享受家乡创业机遇,也为家乡发展助力。
丽水还大力推动劳务品牌产业化发展,以供应链建设为抓手,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例如,“缙云烧饼”带动芥菜种植、缙云菜干、烧饼桶等产业发展,仅烧饼炉芯就实现产值约3700万元。借助“青田华侨”“丽水商超”渠道优势,“丽水山泉”“丽水山耕”等丽水名优土特产卖到全球,带动全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